贵州省委书记、省长赵克志曾指出,产业园区是社会分工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必然结果,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利用产业园区,发挥其强大的集聚效益、集合效应、集团效应,实现贵州经济集聚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约发展。
然而,产业园区能否突破融资难瓶颈?贵州金融在支持产业园区发展方面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金融参与园区规划筛选入园项目
为解决贵州产业园区融资难问题,贵州金融机构在向总部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的同时,逐步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业主、金融及社会资金共同支持的多元化融资体系,为产业园区建设提供支持。
金融部门还参与规划编制工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负债水平等情况,共同制定产业园区建设投融资规划。在筛选入园项目时,让金融机构参与,对项目收益和现金流进行准确评估,合理搭配项目各种资金来源、规模和偿还期限,建立项目多渠道、多层次的偿债机制。
创新融资模式和规模
贵州金融整合具有稳定现金流的国有资产,吸纳社会资本,建立一批资金实力雄厚、融资能力强的园区建设融资主体。通过注入资本、财政补贴以及重组增加优质资产的方式,恢复和提升信贷融资能力。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探索适应产业集群的金融服务模式,利用园区内企业产业联系紧密的特点,推行统一(联合)授信、统一(联合)担保、循环用信的“统贷统还”、“联贷联保”等融资模式。并且,在缓解产业园区融资难方面,利用银团贷款、信托贷款、融资租赁、票据融资、信用证等方式来提高产业园区内企业的融资能力。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担保方式,开展知识产权、商铺经营权、应收账款、保单、股权、动产(不动产)等抵(质)押贷款。
另外,支持符合条件的融资主体和入园企业上市融资,推动其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以及中小企业集合债等开展债务融资。并且,对于主业突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入园企业,鼓励股权投资企业对其开展股权投资,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开展股权融资。为拓宽融资来源,充分采用BT、BOT、TOT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到产业园区基础建设中来。
金融机构进驻园区贴身为企业服务
为支持产业园区发展,贵州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符合园区特点的信贷评估、审批和管理制度,优先支持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带动形成一批有规模、有效益的产业集群。鼓励金融机构到产业园区设立分支机构,并适当下放业务权限。各级政府从财税扶持政策方面进一步完善,鼓励融资性担保机构、小额贷款公司、典当等金融服务组织为入园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另外,还建立入园企业信息库,定期向当地金融机构提供企业信息、园区发展进度和资金运作等情况,建立金融与入园企业之间稳定的交流机制。为了促进产业园区的高效运转,建立起项目融资需求储备库,实时了解、更新项目的审批进程。通过将融资对接平台常态化,积极推进符合产业政策、具备授信条件的企业和项目与金融机构实现对接。
园区经济潜力巨大
在金融业大力支持下,贵州产业园区取得了可喜成就。2011年7月,国内知名电子企业深圳奥斯科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入驻贵州金沙县工业园区,联合十多家关联企业,形成了产品链生产聚集。仅半年多时间,该园区已入驻16家企业,总投资已达10亿元,并实现12亿元产值,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30亿元。目前该园区企业用工已有5300多人。二期工程正在建设,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园区面积将达到3平方公里,将有力拉动城市新区的形成;贵阳金石产业园区,初步建成了以农产品物流、石材建材、钢材五金机电、二手车、石文化观赏等五大产业板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渐凸显,成为贵阳新的经济增长极;丹寨县金钟经济开发区,采用BT模式融资,与建设银行(601939,股吧)、贵阳银行等金融机构达成共识,推动产业园区建设。2011年,落户开发区企业35户,开工建设20户,投产7户,工业生产总值累计完成7.51亿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6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88亿元。2012年,金钟经济开发区将全部实现“路通、水通、电通、场平”的“三通一平”,实现产业园区的进一步发展。
贵州建设成功的产业园区远不止上述三家,在金融助推下,各园区企业慢慢积沙成塔,为贵州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