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听到“振兴新区”这个名字,记者还以为是一个紧邻城区,伴随着城市扩张步伐而产生的开发区。然而,当汽车经过郊区、农田,驶出山西省长治市区数十里之后,振兴新区的轮廓才出现在眼前。在四周乡土气息的包围中,精致的住宅、宽敞的街道、喧闹的人群所勾勒出的现代化城镇让人眼前一亮。
若在江浙地区,以农村为本体的自发城镇化现象并不显得稀奇,在改革开放和城镇化的进程中,“苏南模式”、“温州模式”也一度成为人们探讨和研究的样本。而在地处中部的内陆地区,类似于此的城镇化模式却并不多见,对于振兴新区而言,这中间又包含了另一层意味,其以煤炭企业优势带动农村城市化建设的过程无疑被打上了鲜明的“山西印记”。
成长
和许多地方城镇化的故事一样,振兴新区的成长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原因,若梳理这一过程,政策引导、产业基础以及个体力量的撬动则是它的主线。
振兴新区又称长治县城乡统筹振兴试验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南端,距市区三十多公里,其前身是散落于此的多个不足一千人口的小村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居住条件落后。而和农村发展的相对滞后相比,当地的振兴集团却是一家从乡镇煤矿发展起来,拥有40多年煤炭开采历史的企业,其较好的煤炭产业基础为当地农村发展提供了空间。
事实上,如何以企业力量带动农村发展也是振兴新区党委书记、振兴集团董事长牛扎根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几十年的基层工作,从村支书到镇办煤矿的负责人,再到集团董事长,在牛扎根心里唯一没变的就是带领家乡百姓过好日子的愿望。
“十一五”期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广大农村地区迎来了发展的新契机,在“村企共建”的共识中,以党建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以企业优势带动农村发展的特色城镇化之路在这一区域逐步形成。
“振兴集团的党建工作开展较早,从2004年振兴煤业设立党总支起,就开始着眼于整合党建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2007年,我们成立了振兴集团党委,下辖振兴村和郜则掌村两个农村党支部。此后,按照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的要求,2010年7月,长治县委县政府正式批准成立了振兴新区。”牛扎根告诉记者,如今,振兴新区管辖4个行政村和一个自然村,集聚人口5600余人,年工农业总产值15.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
转变
在振兴新区的城镇化建设中,虽然没有伴随农民大量的外出和迁移,但从农村到城市,从农民到市民的转变仍是城镇化的必经之路,而在这一过程中,振兴新区的变化也是巨大的。
今年67岁的袁大爷是振兴村的一位农民,谈起近几年身边生活的变化,老人告诉记者:“就像做梦一样。”
“现在村里和我一样超过60岁的人每年都能领1200块钱的养老金,一般的小病不用花钱,孙子在新区学校上学也都是免费,还有这房子,以前没想过到老了还能住进这样的好房子。”袁大爷指着身后自家的两层院落对记者说。
袁大爷的感受无疑折射出振兴新区城镇化改造的一些片段,在牛扎根的叙述中,记者对此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近年来,振兴新区利用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进行了土地资源整合,由振兴集团牵头组建鑫兴商贸公司作为城镇化改造的主体,对振兴村、郜则掌村进行了整体搬迁,新建别墅式住宅136套,标准化居民新居95套;同时,加大对教育、卫生、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撤去了周边村办小学和村级卫生所,新建了一所现代化的寄宿制中心学校和幼儿园,以及高标准的卫生院;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该区还建起了休闲山庄、文化广场、大型剧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生存空间不断趋于完善。
打造功能齐全的城市空间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城乡二元体制背景下,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必然要面对的问题。
“在城镇化改造的过程中,我们也不断探索户籍制度改革的路径,根据振兴新区的实际情况,2011年,长治县公安局在新区设立派出所,将当地农民户籍从原西火镇隶属中分离出来,并增加了非农户籍指标,同时我们规定,在新区买房,或在新区企业就业的外来人员可加入新区户籍,享受相同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牛扎根告诉记者,户籍制度改革不但实现了新区百姓从农民到市民身份的转变,也推动了人口集聚,目前,振兴新区的人口以每年1000人左右的速度快速增加。
发展
城镇化的推进需要工业化的支撑,对振兴新区而言,其城市空间的拓展、人口的集聚也需要以产业发展为依托,而振兴集团则是其城镇化发展的强大后盾。
从乡镇煤矿到煤炭企业,振兴集团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下属7个子公司,涵盖了煤炭开采、洗煤、建材、运输、商贸、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开发等诸多领域,2011年企业年产值达到6.98亿元。
振兴集团的发展壮大不仅是振兴新区城镇化改造的基础,也为当地人口的集聚和充分就业提供了保障,而农民到市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也为振兴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腾挪了空间。
“为了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我们在进行城镇化改造的同时,对原有土地进行合理的置换和流转,使农民手中的土地成为流动的生产要素。”据牛扎根介绍,2010年底,振兴新区注册成立了振兴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并组建了鑫源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以每亩土地每年1000元的价格从农民手中租赁过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经营,目前,全区的4367亩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到专业合作社中,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力支柱。
“在对全区4367亩土地进行整体规划和经营的过程中,我们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山区土地的分布局势,对土地进行了梯田化改造,依托梯田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立体农业,实施了千亩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千亩干果经济林、千亩滴灌工程建设等五大项目,目前已初步形成了集生态改造、花卉繁育、中药种植、旅游观光、高效大棚为一体的产业实体。”牛扎根说。
2012年10月23日,振兴新区还举办了首届“九九重阳”花卉文化旅游节,在旅游节中,当地梯田式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亦引起了参观者的广泛关注和认同,正如牛扎根所言,振兴新区现代农业的品质正在逐步提升,发展的领域和途径仍然需要不断地拓展。
毋庸置疑的是,在工业化、城镇化方兴未艾的中国,振兴新区的城镇化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再次对新形势下的城镇化发展作出部署。对不同的区域来说,城镇化的道路也许并不相同,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要求却是共通的。而对于地处内陆的山西而言,以煤炭企业优势带动农村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践和经验也更加难能可贵。(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