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泥强度形成的过程与其它因素
|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3/9/29 13:57:46
兰格钢铁 |
|
水泥强度形成的过程与其它因素
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是一个连续过程,先水化反应,后凝结,凝结硬化效果如何,要取决于水化反应的条件(必须有水的作用),水化的越充分、水养护的越好、持续的时间越长,强度相应会越高。在长期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速度受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也是明显的。即环境温度越高,水化与凝结硬化速度就越快;环境温度越低时,水泥的水化与凝结硬化的速度相应就越慢。
(2)湿度对水泥的水化凝结速度和水泥砂浆后期强度的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即砂浆中水分、湿度越大,水分保持时间越长,水泥的水化反应越充分,凝结速度越慢,干缩性越小,水泥的凝结效果越好,后期强度越高。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例,通过实验分析,正常情况下,水泥水化后,会逐渐干燥收缩和变硬,喷水养护一次,水泥砂浆的强度就会有一次上升,从水与水泥水化、硬化过程与强度、收缩性的关系上看问题,笔者认为水泥水化后,只要干燥收缩的越快,水泥变硬的速度就越快,干缩性也就越大,后期强度都会很差,较容易导致龟裂、空鼓、脱落;水泥水化后,在长时间连续性自保水养护下,水泥的硬度和干缩过程呈由弱到强(渐进式),直到最佳强度,可以避免因水泥干缩过快产生强力收缩产生应力、破坏结构,导致龟裂、空鼓、脱落等质量通病问题。
(3)水泥砂浆养护问题。水泥水化反应到初凝、终凝后,再到强度的不断提高,都与水气的不断作用有关。即:从水化、初凝到终凝,主要靠拌和砂浆时掺入的水分,而粘结性能的稳定与后期强度的不断提高所需要的保水与水气养护(就是常说的“养生”),则就要依靠聚合物的作用与自然环境条件。
(4)水泥砂浆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相互影响。水泥砂浆属于生态材料,是可以循环利用的材料,具有很好的生态功能,对环境不仅无害,而且对环境有益。它的生态功能有三点:一是作为“人造石”,它能够适应不同的地理条件和不同的气候环境。长期处于水中的水泥钢筋混凝土桥墩、埋于地下的水泥桩、架设于空中的桥梁,在北方干燥冰冷和南方潮湿闷热气候环境等,都可不同程度地正常发挥作用;二是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水泥砂浆的微细孔,具有自动吸收、利用和释放墙体中的湿气、环境空气中的水气进行自我水气养护的能力,能将墙体材料中含有的对墙体结构有腐蚀作用的盐碱类物质水解后析出来,使墙体更结实耐用;三是水泥砂浆,特别是生态性水泥砂浆,对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是有益的,它可以平衡墙体与环境水气,即空气湿度大时,有水气条件时,它可以自动吸附一定水气,当环境气候干燥时,它可以向空气中释放水气,能有效改善和调节城市空气的干湿度,减少因空气过于干燥而产生大量浮尘和可吸入性颗粒物。
水泥的微细孔是其生态特征,如果水泥砂浆微细孔被外墙乳胶漆、封底胶、乳胶粉、聚乙烯醇胶水等,人为地全部封闭后,这不仅对建筑结构、墙体材料的性能稳定、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等均有不良后果,且对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也是很大。因此,重视干混砂浆微细孔的作用,加强对干混砂浆功能、适应能力及应用技术研究,又特别是既能提高干混砂浆的粘结强度、防止产生裂纹和裂缝,又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型聚合物产品开发研究,以推动我国干混砂浆事业科学、稳步发展。
本文转载自廊坊佳昊保温建材有限公司:http://www.lfjiahao.com/xwzx/954.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