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老
当我们展开世界地图时才惊奇地发现,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体量是如此之大:西向欧洲并行两线远及巴黎,东向绕过大洋直抵美国,北面横贯伦敦柏林莫斯科,南经泰国延伸到新加坡。
所以有很多人疑虑:为什么高铁发展早、技术更成熟的国家没能像中国高铁一样有实力“走出去”?中国高铁发展才短短数年时间,反而在核心技术上能够掌握话语权?
中国高铁的技术,还要从2004年说起。当时参与投标的公司包括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庞巴迪,由于几个公司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我国以比较低的价格从这些公司引进了高铁技术。短短数年,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高铁建设的两个极重要技术:机车技术和轨道技术。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高铁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在全车制造、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几个方面。其中接触网和牵引供电系统是我国的宝鸡保德利电气公司吸收了德国和意大利的技术后实现国产化的。铝合金车体是由山东丛林铝业公司利用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设计的世界首套万吨油压双动铝挤压机制造的;而作为高铁的最核心技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方面,是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公司吸收了西门子和日立公司的经验成功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TCS-3级列控系统。除此之外,250/350公里高速转向架势我国自己攻克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中的无砟轨道板也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据说中国的高铁能够在世界畅通无阻,得益于一项重要政策:“所有零部件必须用国产,即使暂时造不了要买外国的,外国公司也必须和国内企业合资经营,才可以进入采购名单”。正是这一重要举措,形成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技术。过硬的技术和实惠的价格是中国高铁能够“走出去”的最重要基石。
当然,还有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国正在搞的全球高铁建设网,花费巨大,不确定性多。那高铁“走出去”那到底是为什么?
因为中国已经深刻认识到了高铁的重要性。在过去几十年时间里,海运都是我国最重要的世界贸易运输方式。然而在美国主导的海权时代,中国毫无话语权。这也是我国一直充当“世界工厂”,处于价值链最低端的根本原因。“陆权”的回归就成了中国目前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
我国全球高铁网络的布局有着非常深远的战略布局意义,尤其是欧亚高铁、中亚高铁和泛亚高铁这三条线路,如果能够建成投入运营,我国将可以与欧洲进行资源、技术的交换。高铁的高速特性实现了资源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在各国之间快速的输入输出,将会有力带动欧亚大陆的经济整合。建立一个以我国为核心的经济发展体系将成为事实,届时中国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将会发生重大变化。
不仅如此,中国、欧盟、俄罗斯、印度几个超级经济体所处的欧亚大陆占据了全世界大部分的资源,届时他们将会通过高铁的串联形成一个巨大的利益共同体!到那个时候,美国所控制的环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对我国的战略威慑都将大大折扣,这种陆权地缘经济带来的新变化不仅大幅化解了我国在海权地缘政治上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也将更加直接地对美国的海上霸权构成最强有力的挑战。
可以说,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发展质量和体量是决定中国能否抗衡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重塑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新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