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制造是指对钢板、型钢进行精加工的过程,包含了前期深化设计、再到放样、下料、组装、焊接、矫正、预拼装、除锈、涂装等多道工序。
作为最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钢结构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机械、能源、市政设施等行业。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16年以来,装配式建筑政策进入密集投放期,其中钢结构建筑的推广力度更大,并且国家鼓励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同时积极推进钢结构住宅和农房建设。 当前我国钢结构行业仍处于成长期,钢结构占建筑用钢量比例较低。2017-2019年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占建筑业总用钢量之比为14.9%/16.4%/17.7%。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钢结构较早,钢结构行业已成为主要的建筑结构形式,美国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占比逾50%,日韩等国家的钢结构用钢量约40%,相比之下,我国钢结构渗透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一、钢结构产业链
钢结构产业链从企业类型来看包括上游的钢材供应商、中游的钢结构企业以及下游的工程企业;而从钢结构的业务类型来看,从上游至下游可大致分为设计、制造和施工三个环节。 从钢结构的全产业链角度来看,钢结构加工厂的核心原材料为钢材,可向钢厂或其一级、二级钢贸商进行钢材采购;钢铁厂主要是把铁矿石冶炼成钢锭和钢坯(粗钢)等,并通过轧制、冷弯等工艺进一步加工成板材、型材、管材、线材等半成品提供给钢结构企业;钢结构构件作为产品交付至下游客户,包括项目业主及工程承包商等。 而钢结构企业则根据具体工程的需要,在完成钢构件深化设计的基础上,按设计图纸通过开平剪切、拼装、焊接、矫正、除锈、涂漆等环节把各种板材、型钢等加工成符合工程要求的钢构件,并运输至工程现场进行安装。 二、钢结构行业三种商业模式1.钢构件的加工制造:客户提供图纸,钢结构企业以制作钢结构构件为主要业务的制造模式 2.钢结构企业负责制作与施工、安装为主的承包商模式。钢结构设计,包括装配式结构体系研发专利由此带来的收入。 3.现场安装施工:钢结构建筑总承包模式,钢结构企业负责钢结构的设计、制造、安装等全过程。 从商业模式分析,制作环节的现金流天然好于工程环节。对于制造模式的钢结构企业而言,成本控制和规模优势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承包模式的钢结构企业而言,产业链协同能力以及向EPC模式的转型或将是未来发展关键。 三、钢结构市场构成钢结构按应用领域可分为设备钢结构(密封压力容器钢结构,塔桅钢结构、船舶海洋钢结构、水利钢结构、煤炭电力钢结构、钎具和钎钢、地下钢结构等)、建筑重钢结构(高层钢结构、重型厂房等)、建筑轻钢结构(轻型厂房、钢结构住宅等)、桥梁钢结构、空间钢结构等五大类。
目前规模最大的是重钢结构、轻钢结构、空间钢结构市场。 设备结构 设备钢结构市场需求驱动因素主要是由节能减排所带来的特高压输电塔、风电塔等建设。 设备钢结构是重型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分支,设备钢结构的发展速度与工业发展速度紧密相关。 随着“新基建”等战略新兴行业的投资规模扩大,涉及钢结构需求的特高压建设和5G基站建设将为钢结构行业带来潜在增长需求。 建筑重钢结构
重钢结构市场需求驱动因素主要是由消费升级所带来的购物中心、高层写字楼和钢结构住宅建设。 十四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建设将较好支撑城市公共建筑对高层重钢结构的需求。 截至2018年底,我国在建250m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共117幢。在建的超高层建筑主要集中于250~300m与300~400m,分别有48幢(41%)与54幢(46%)。500m以上在建的超高层建筑有5幢。超高层建筑采用的材料主要以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为主,共229幢(75%),250m以上的纯钢结构共17幢,约占6%。 建筑轻钢结构 建筑轻钢结构主要应用于轻型工业厂房,钢结构住宅等。 2020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部署的九大任务中有两大任务涉及装配式钢结构住宅。 国外低层轻钢住宅体系已较为成熟,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早已在低层住宅中广泛采用轻钢结构,日本大量建造的钢结构建筑中90%以上为5层及以下的低层建筑,在澳大利亚轻钢结构住宅市场占有率为15%,欧洲一些地区也采用了联排式钢结构住宅。 空间钢结构 空间钢结构和桥梁钢结构市场需求驱动因素主要是由基础设施建设所带来的机场候机楼、火车站、会展中心桥梁、高铁建设。 空间钢结构主要应用于各类大型场馆,包括体育场馆、展览馆、会议厅、活动中心、机场航站楼、车站等大型公共建筑。钢材由于自重轻、强度大、可塑性强,容易实现较大连续空间结构和设计多样化,使得钢结构在机场等场馆建筑领域具有更为显著的竞争优势。 桥梁钢结构 近期国内新建的高速铁路多采用高架设计,并采用钢结构作为高架桥梁的主要结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国各大城市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需要建设大量的立交桥、高架桥、过水桥梁、人行天桥和轨道交通。 高铁的基建工程多使用钢结构高架桥梁作为路基,铁路基建投资也会倾向选择钢结构桥梁工程。 四、钢结构市场竞争格局根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的统计,目前我国钢结构企业在2500家左右,相比于2012年4000多家,企业数量已大幅减少。 从钢结构制造新增资质企业数量来看,2011年到2016年行业新增钢结构制造资质企业数量处于高峰期,每年增加数量均在40家以上,14年达到最高峰63家,16年以后新增数量有所下滑。 2019年年产钢结构5-10万吨的企业数量再次出现大幅度下降,预计随着钢结构技术标准、行业规范的完善将进一步加速中小企业退出市场,钢结构行业强者恒强格局可期。 从头部企业数量来看,2018年产量超5万吨的企业仅57家,2019年增加至83家,数量有明显提升,但占行业总体的比重仍然较低,钢结构行业仍然非常分散。 从企业类型来看,我国钢结构企业大致分为三类 一是以建设施工工程总承包为核心业务,钢结构主要为系统内部所用的大型央企,如中建科工(中建钢构)、上海宝冶等。 二是钢结构产品制造、钢结构建筑工程承包等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如鸿路钢构、精工钢构、杭萧钢构等。 消费升级和产业转移概念所对应的主要企业有精工钢构和杭萧钢构,节能减排概念对应的主要企业有鸿路钢构等,基础设施建设概念对应的主要厂商有东南网架和精工钢构等。产业链多环节优势的企业还包括富煌钢构、安徽建工等厂商。 三是中小型钢结构产品制造企业。 当前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市场集中度较低,从上市钢结构企业CR5的产量情况来看,2011-2016年集中度逐年下降,2016年以来CR5产量集中度提升主要来源于鸿路钢构,而另外四家集中度提升不明显,甚至2019年略有下降。 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主流形式
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PC)、装配式钢结构(PS)和装配式木结构,其余少量装配式建筑采用混合结构。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造价相对较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大约2/3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约占30%,木结构占比较少。 国家推动钢结构建筑发展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以带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二是以推广绿色建材、建筑垃圾减量的生态环保路线。 2020年住建部提出针对装配式建筑的“1﹢3”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即启动编制1项装配式住宅设计选型标准、3项主要构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该体系将全面打通装配式住宅设计、生产和工程施工环节,推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可以有效解决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与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应用之间的衔接问题。 其中,针对钢结构行业的《钢结构住宅主要构件尺寸指南》,预计将推动钢结构行业加速向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迈进。《指南》通过全面提升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的效率,预计将进一步降低装配式钢结构的建设成本,有利于持续扩大钢结构市场份额。 近期浙江与江苏分别发布建筑业相关文件,对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提出新的要求。 其中浙江要求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35%,钢结构占装配式建筑40%,BIM/物联网/大数据应用于建筑业,智慧工地覆盖率100%。江苏要求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开工面积50%,装配式装修占成品住房30%。 钢结构行业整体发展前景广阔,制造模式和承包模式的钢结构企业凭借各自优势,均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