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90年代初,北京的大板建筑"突然死亡"之后,全国的预制装配式建筑经历了15年左右的"停滞期"。2007年开始,北京市结合一些试点示范工程项目,进行了近十年的实践和探索。研究、优化、完善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住宅建筑体系并编制了一批国家和地方工程建设标准。 从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历程来看,大体经历了研发试点阶段(2007-2009年);优化完善阶段(2009-2013年);体系成熟、全国推广阶段(2013-至今)三个阶段。 
作为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装配式建筑规模继续扩大,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155个,建筑面积约1377万平方米,占全市开工建筑面积的29%。2019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19个项目、约1413万平方米,占全市新开工建筑面积的26.9%,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连续三年超额完成既定目标。2021年8月北京住建部发布数据,2020年北京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2207万平方米,占比已达30%以上,实现了新版城市总规的阶段目标。 
装配式建筑体系、现代建筑行业混凝土装配式预制部品、部件以及全预制装配式结构工程产品,预制梁、板、墙、柱、楼梯、阳台;装配式重钢、轻钢结构、钢结构房屋、多层钢结构、钢网架、异型钢结构、彩钢屋面;装配式木结构、组合木结构等。 装配式混凝土制品及预制构件生产设备,PC自动化生产线、干砂浆、灰泥、砂浆设备;建筑材料处理和包装机械;石材、陶瓷、玻璃、制砖、墙材加工机械,石灰、石膏制品机械,钢筋和预应力机械;施工电梯、高空作业车;搅拌运输车、泵车、输送泵、搅拌站等。 轻钢房屋、集成房屋、模块化房屋、集装箱房屋、木结构房屋、铝合金房屋、异形房屋、装配式篷房; 集成墙面系统、轻质隔墙系统、装配式整体卫生间、定制集成厨房系统、集成地暖、集成吊顶、全屋定制系统、收纳系统、智能家居系统 
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2022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要达到40%以上。其中,新建地上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含)以上的保障性住房和公共建筑、以招拍挂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均应为装配式建筑。《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分阶段工作目标:2022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40%以上;2025年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55%;到"十四五"末基本建成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数字化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 综上所述,结合北京市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增长率进行测算,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6年北京装配式建筑产值将达到65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