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距离中国传统农历新年仅有3天时间,全国人民早已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过年氛围当中。与此同时,距离2022北京冬奥开幕倒计时也仅剩下6天,全世界的目光都已聚焦到这场即将到来的冰雪盛会之中。 毫不夸张地讲,在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大背景之下,2022北京冬奥能够如期举行本身就已是一个巨大奇迹。而“双奥之城”的荣耀加身,也将为北京未来的国际交往中增加重要砝码。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冬奥”作为重点项目贯穿北京冬奥始终,并在场馆、运行、指挥、安保、医疗、气象、交通、转播等关键场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此前,体育大生意曾撰文对本届北京冬奥中已启动的80个重点项目中的112项新技术成功应用进行解读。(延展阅读:北京冬奥经济遗产:市场开发收入为历届之最,转化112项科技成果)本文将结合北京冬奥组委此前正式对外公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着重从场馆建设、交通及绿色环保以及中国冬奥代表团的备战角度出发,对科技运用进行解读。
82项专利加成!“冰丝带”成为科技冬奥爆款产品 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北京冬奥统筹新老设施,坚持节约办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考虑和谋划相关设施赛后开发运营。其中新建设施将所在地区资源和未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同时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人工剖面赛道类场馆新型建造、维护与运营技术。我国首次掌握符合国际标准的人工剖面赛道设计方法与建造技术。通过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首钢滑雪大跳台、国家雪车雪撬中心三个场馆建设,掌握冬奥标准赛道设计建造技术。建设中利用局部山体切削面精细爆破成型优化技术,使岩体利用率高达95%。减少对山地生态环境负面影响,解决爆破石方量大、施工环境复杂、工期紧等难题,在崇礼严寒条件下节省工期1/3,生态效益显著。冬奥场馆 的建设技术为我国同类场馆建设提供指导,已在国家跳台滑雪科研训练基地得到应用。
首钢滑雪大跳台 智能建筑集成系统。选定国家体育场(鸟巢) 和冬奥村,从智能场馆和智能人居两个方向建设智能 建筑集成系统。以建筑本体为中心,分别建设建筑本 体、毗邻区域、周边路网三个不同层次、不同精度的 数字孪生模型。基于国家体育场和冬奥村的赛时需求及赛后长期利用,统筹设计建设健康环境管理、综合能源优化、设施设备监测预警、智能安防、交通调度、停车调度、观众服务、数字消费为核心内容的集成系统,系统覆盖建筑空间孪生模型、建筑内部各设备的IOT(物联网)系统,以提高建筑的实时感知、策略优化、反馈处理,并提高建筑和城市系统实时互动的能力。智能建筑集成系统将服务北京冬奥会赛时。 其中又名“冰丝带”的国家速滑馆作为北京冬奥会标志性场馆,更是堪称科技场馆的爆款产品。自建设以来,“科技冬奥” 重点专项部署的研发不仅支撑速滑馆攻克了索网、幕墙等工程建设难题,还推动自主研发了长期依赖进口的高钒密闭索技术和二氧化碳绿色制冰建造技术,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国家速滑馆又名“冰丝带” 首创了单层椭圆马鞍形索网+环桁架+ 幕墙拉索结构体系和找形方法,实现了建筑和结构的完美统一;自主研制建筑用国产大直径高钒密闭索,产品性能达到欧洲标准,并首次应用于国家重大建筑工程,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首创了基于平行施工的高效高精度建造体系,实现了如造汽车般建造体育场馆,创造了建筑工艺美学的新高度。 建成了全球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会速滑场馆,GWP(全球变暖潜能值)降低为原方案的1/4000,碳排放趋近于零,冰面温差由国际滑联要求的1.5°C提升至0.5°C,冰面混凝土平整度误差由5mm提升至3mm,引领了冬奥冰场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得到了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滑联的高度评价。
首都体育馆冰面使用二氧化碳制冰技术 国家速滑馆建设方共申请和获得了82项专利,研发了索网结构体系等8项国际领先技术,编制了人工冰场施工质量验收等7项标准,获得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中国测绘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国产高钒密闭索已推广应用至浦东足球场、卡塔尔世界杯开闭幕式体育场等大型项目。 随着5G信号在场馆的全覆盖以及云转播技术的提升,使得冰雪项目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技术达到新高度。交互式多维度观赛体验系统(“自由视角”),实现全新的观赛体验。用户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可以连续地改变观看点位,进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场赛事活动。“自由视角”技术实现了电视、手机、VR设备等多终端的观看,已在“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进行示范应用。该项技术将在北京冬奥会上进行展示和推广,并在赛后推动形成自由 视角视频方面的国家/国际标准,促进我国超高清和虚拟现实技术和产业发展。云转播技术即将在北京冬奥会全面应用,也将全面提升未来奥运会和我国大型体育赛事转播水平。 京张高铁+氢能公交助力低碳出行,碳中和指日可待 以筹办本届冬奥会为契机,北京冬奥组委着力构建低碳交通运输服务体系,采用高铁提供赛区间客运服务,充分应用智能化交通系统和管理措施,推动赛区交通服务采用清洁能源,同时在全社会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目前,不断完善、健全、便利的公共交通体系大大增加了民众选择公共交通的可能性,民众低碳出行意识和低碳出行水平显著提升,冬奥会对民众低碳出行起到了促进、示范和引导作用。 不同赛区间的转运充分利用高铁。北京冬奥会加速了京张高铁建设步伐。京张高铁已于2019年12月30日建成通车,为鼓励观众在北京冬奥会举办期间赛区间通行优先选择铁路,北京冬奥会专门制定了跨赛区铁路使用政策。京张高铁的开通不仅能满足赛事运行需求,还成为了低碳公共交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截至2020年底,京张高铁开通一周年共发送旅客680.6 万人次。截2021年8月,延庆支线开通9个月延庆站共发送旅客30万人次,日均发送旅客量呈显著增长态势。截至2020年底,进入冰雪季后,张家口太子城站日均发送旅客量从200余人次猛增至4000余人次。乘坐高铁前往延庆和张家口已逐步被广大公众所接受。
飞驰而过的京张高铁 加快推进氢能源示范应用。开展制、储、运、 加氢全供应链建设,氢能发动机已装配在公交、物 流等不同车型;试制氢燃料电池发电车作为赛事场 馆应急电源备用,配置输出功率为400kW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可实现无时差供电切换赛时,延庆区将投运212辆氢燃料电池大巴,赛后将用于延庆区的公共交通,改变公交能源结构。截至2020年9月,张家口市公交运营车辆2325 辆,其中新能源1718辆,占比73%。截止2021年6月,张家口市已投运氢燃料电池公交车304辆,累计完成载客量4300万人次,累计运行1480万公里,是全国燃料电池运行数量最多、 最稳定的城市之一。 同时,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办积极倡导“135”绿色低碳出行方式(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自行车,5 公里左右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020年,北京市绿色出行满意度超过85%,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3.1%,张家口城市交通绿色出行比例达到60%以上。随着氢能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对推动其在交通、发电、供能、工业等 多领域全场景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并将带动氢能全产业链技术进步与产业规模化、商业化发展。 北京冬奥会在实施各项碳减排措施的同时,积极推进林业固碳工程,鼓励涉奥企业自主行动,实施碳普惠项目,努力实现碳中和目标。并通过上述措施发挥示范引领效应,加速中国向低碳社会转型, 助力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联想、安踏、荣耀齐上阵!中国代表团高科技装备全副武装 对于被广大群众给予厚望的中国代表团而言,要想在北京家门口的冬奥赛场上创造佳绩,除了赛场之上的速度与力量的比拼外,同样还蕴藏着各国先进技术和智慧角力的暗流涌动。 近日,联想正式对外公布了为中国短道速滑和速度滑冰国家队提供的全线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包括三大类智慧设备:高性能智能终端设备、IT基础设施与智慧训练解决方案相关产品。
联想成为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合作伙伴 其中智能终端设备包括了具备航天品质的高性能计算设备ThinkPad P系列移动图形工作站,及笔记本、台式机、平板电脑、打印机等IT设施;IT基础设施包括联想统一存储方案,轻松完成数据安全上传及存储,并实现数据统一化实时管理;智慧训练解决方案产品,包括单导联三导联心电仪,可实现实时体征数据监测,辅助科学训练。 特运动服饰(苏州)有限公司为中国国家队6支队伍提供服饰装备,包括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队、跳台滑雪队、冬季两项队等。据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每款战袍都根据竞赛项目的运动特点,对竞技性能、体感舒适度、弹性和舒展性进行设计提升。“针对自由式U型槽赛事,我们选用弹性和包裹性强的四面弹料,为运动员提供自然舒适和自由舒展的穿着体验。” 此外,安踏还为冬奥国家队提供了高科技雪地运动鞋。高回弹中底填腹提供缓冲;耐低温中底和橡胶底可以阻隔低温,气垫提供减震能力;侧边的TPU稳定片起到加固作用;鞋底的止滑橡胶片可以帮助你在雪地以及冰面上稳定地行走。
安踏出品的冬奥运动装备
由苏州速迈医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OMS3200高端手术显微镜已入驻冬奥村,将用于北京冬奥会综合诊所中的牙科诊疗室,为运动员们的口腔健康保驾护航。显微镜内置4K超高清影像系统,术面照度在最高倍率时自动增益30%,精度突破人眼分辨率极限,从裸眼0.2毫米提高到6微米,可有效提高诊疗效率、优化就诊体验。 荣耀为中国冰雪及短道速滑国家队提供智能手机及智能穿戴设备支持。包含搭载8通道心率AI引擎的荣耀手表GS3记录、分析运动员的训练状态,还能借助荣耀Magic3 Pro的计算摄影来定格赛场瞬间。 此外为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支持保障的高科技还包括:雪上赛场的“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系统,二七厂国家冰雪运动训练科研基地的风洞实验室,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等。为运动员和相关人员提供医疗保障的设施有:移动诊疗车和智能移动方舱。为场馆提供防疫卫生保障的设施有:雾化消毒机器人、巡检机器人、公共空间气溶胶新冠病毒检测系统等。 随着大量科技元素不断融入,不仅将大幅提升本届冬奥会赛事管理水平,还将在衣、食、住、行、娱乐、学习、创造等各方面激发出人们的创新意识,促进企业和研发机构将更多创新成果用于体育产业发展。此举不仅将帮助冬奥健儿创造佳绩,未来更将有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