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兰格首页 >钢结构政策与技术 >钢结构政策与技术

【钢结构·技术】基坑钢支撑体系设计中国、日本对比

 https://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22/6/13 8:51:13  兰格钢铁
    

我国虽然对基坑钢结构支撑的研究与应用开始较早, 然而由于政策导向、材料与人力资源成本的原因,钢结构支撑并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 而基坑钢结构支撑在日本已发展为主要的基坑支撑形式。

通过对比我国与日本的钢结构支撑体系设计方法,明确了两国设计方法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与推进钢结构支撑体系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一、基坑钢支撑结构体系简介

基坑支撑系统包括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和钢结构支撑体系两种。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需要较长的制作和养护时间,制作后不能立即发挥支撑作用;拆除混凝土支撑的工作量大、粉尘污染严重、振动大、噪声大,且材料不能重复使用,不符合目前绿色施工的要求。地下钢支撑系统可以很好地克服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的上述缺点,不仅如此,钢结构支撑体系可通过液压千斤顶施加预压力,实时监控并调节支撑力,实现基坑位移的严格控制,以满足基坑周边地铁、重要管线等对基坑开挖环境效应的严苛要求。
    

钢支撑体系由水平型钢支撑、
    型钢立柱以及钢腰梁组成。与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相比,基坑钢支撑体系具有如下优点:

①自重轻、安装和拆除方便;

②施工速度快、可以重复利用;

③安装后能立即发挥支撑作用,对减小由于时间效应而产生的支护结构位移十分有效;

④可通过千斤顶施加预压力,实时监控并调节支撑力。

常见的基坑钢支撑体系有型钢支撑和钢管支撑两种


    
型钢支撑

钢管支撑

二、国内基坑钢支撑体系应用现状

我国于20111月出版了图集《建筑基坑支护结构构造》11SG814,该图集给出了钢支撑系统常用的技术参数与节点构造;于19999月出版并于2012年修订了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该标准给出了钢支撑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国内较早成功应用基坑钢结构支撑体系的典型案例为1998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的北京国贸二期项目。该项目基坑东西长约256m,南北宽约51m,开挖深度18.6m,设3层水平支撑。钢支撑的布置如下:每隔8m左右布1道横撑,角部设斜撑,在基坑宽度方向设3排立柱,在支撑与立柱交汇处设系杆。


    
北京国贸二期钢支撑布置平面

钢筋混凝土支撑由于刚度大、成本低、施工方法相对简单,占据了我国基坑支护的主要市场。钢支撑仅在对基坑位移要求较为严格的基坑中得到较多应用,且常采用第1道支撑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第2道支撑为钢支撑的做法。


    
钢支撑与钢筋混凝土支撑结合

国内钢支撑常用的材料有钢管和型钢2种。钢管多用609钢管,型钢支撑多用H型钢,组合型钢也可作为钢支撑。钢管支撑为中心对称截面,在压力作用下平面内外稳定性一致,因而应用最为广泛。由于钢支撑的刚度约为钢筋混凝土支撑的1/5 1/10, 内公认钢支撑的适用范围为跨度40m形状的规则基坑。钢支撑体系常用的平面布置形式有对撑、角撑、边桁架、边框架、圆拱形撑等。

一般情况下对于平面形状接近方形且尺寸不大的基坑,宜采用角撑;对于形状接近方形但尺寸较大的基坑,宜采用环形、边桁架支撑;对于长方形基坑,宜采用对撑或对撑加角撑。


    
钢支撑典型平面布置

钢管支撑的接头形式有焊接和螺栓连接2种,螺栓连接现场拼装便捷、无焊接残余应力问问题,因而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常见。


    
钢管支撑螺栓连接

为克服钢支撑刚度小的缺点,
    可将钢支撑与液压千斤顶配合使用, 对钢支撑施加可调节的轴压力,提高支撑的刚度。在对钢支撑施加预加力的基础上, 我国于2000年左右开始研发基坑位移监测技术,并将两种技术相结合,
    形成了钢支撑轴力自动伺服系统。实现了液压千斤顶对钢支撑施加轴力的实时监测与调整。

除传统钢支撑体系外,近年来国内从韩国引进一种新型的钢支撑体系:鱼腹梁钢支撑体系。该体系通过对鱼腹梁弦上的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形成了大跨度的腰梁结构,经与角撑
    对撑和三角形连接点组合,形成一个平面预应力支撑系统。其由鱼腹梁腰梁、 钢绞线、 三角形连接点、 预压顶紧装置、 角撑、对撑、立柱和牛腿等部件组成。该体系最大优点是支撑占空间小,
    可为基坑土方开挖提供开阔的空间。


    
鱼腹梁钢支撑体系

综上所述, 地下钢支撑体系在我国的研究与应用开始较早,
    拥有配套的设计规范与图集, 并研发应用了配套的轴力自动伺服系统, 引进了鱼腹梁钢支撑体系。然而,由于钢筋混凝土支撑刚度大、施工简单、钢材历史价格高等原因,钢筋混凝土支撑仍然是最主要的支撑形式。钢支撑系统仅在地铁、隧道、重要管线沿线等对基坑位移要求严苛的基坑中应用较多。

三、中日基坑钢支撑体系设计方法对比

1、日本基坑钢支撑种类
    

根据日本的《环境基本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日本对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由于钢筋混凝土支撑最终需要凿除外运,形成建筑垃圾,
    而钢支撑为装配式结构体系,绿色环保,可重复利用,不产生建筑垃圾。因此,基坑钢支撑体系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是基坑支撑的主要结构形式。

日本的基坑钢支撑体系有以下几种:水平支撑体系、拉锚体系、斜撑体系与拉杆体系。其基本结构形式如图所示。


    

日本钢支撑体系基本结构形式

其中,水平支撑体系由型钢腰梁、双向水平支撑梁、端部斜撑、角撑和立柱组成。


    
水平支撑体系结构组成

2、中日水平钢支撑体系设计方法对比

21设计依据对比

日本的水平钢支撑设计依据为《道路土工仮設構造物工指針》;中国的基坑钢支撑设计依据为《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GJ1202012 和《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22腰梁设计方法对比

日本将钢腰梁的计算模型简化为两端简支的压弯构件,
    以45°端部斜撑为例, 其计算跨度为 l1 +l2 ( 见图) , 轴压力的计入跨度如下图所示;中国将钢腰梁的计算模型简化为连续梁, 构件也按压弯构件计算, 但计算跨度为相邻支撑点的中心距。


    
腰梁计算跨度


    
腰梁轴压力计入范围

23水平支撑设计方法对比

日本将水平支撑的计算模型简化为以支撑为支座的简支梁,
    按压弯构件计算。弯矩为支撑在自重以及竖向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的, 轴力为基坑侧壁传递的压力, 水平支撑计入侧向压力的范围。


    
水平支撑计入侧向压力范围

中国也按压弯构件设计水平支撑,
    但模型简化规则如下:有立柱时,宜按空间框架计算;当竖向荷载较小时,可按连续梁计算,计算跨度可取相邻立柱的中心距。

日本的水平支撑绕强轴计算长度为相邻立柱间距,
    若无立柱, 则为支撑全长;中国的水平支撑绕强轴计算长度规则与日本相同。

日本的水平支撑绕弱轴的计算长度有以下几种情况:支撑两端均为基坑侧壁或立柱,计算长度为 l;支撑一端为基坑侧壁或立柱, 另一端为垂直相交的水平支撑, 计算长度为1. 5l;支撑两端均为垂直相交的水平支撑,计算长度为1. 5l

中国的水平支撑绕弱轴的计算长度规则如下:无水平支撑交汇,
    取支撑实际长度;有水平支撑杆件交汇,取与支撑相交相邻水平支撑杆中心距;水平支撑交汇点不在同一平面, 取与支撑相交的相邻水平支撑杆件中心间距的1. 5 倍。

日本的水平支撑温度荷载取值为1t /℃;而中国的水平支撑温度荷载按经验取值, 长度超过40m 的支撑考虑
    的支撑内力变化。

24立柱设计方法对比
    

日本将立柱简化为轴压构件;中国的模型简化方法如下:当支撑体系按框架计算时, 将立柱简化为偏心受压构件;当支撑体系水平构件按连续梁计算时,
    将立柱简化为轴心受压构件。


    
立柱计算长度

日本的立柱计算长度如图所示,中国的立柱计算长度规则如下:底层立柱计算长度 至基坑底面的净高度与立柱直径或边长的
    5
倍之和;其他层立柱计算长度 2 层水平支撑间的中心距。

四、总结

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基坑支撑相比, 钢结构支撑具有绿色环保 可重复利用 能快速形成刚度等优点,并可通过与液压千斤顶配套使用对支撑施加并实时调整预压力。我国虽然对基坑钢结构支撑的研究与应用开始较早,然而由于政策导向、材料与人力资源成本的原因,
    钢结构支撑并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相反, 基坑钢结构支撑在日本已发展为主要的基坑支撑形式。本文通过对比中国与日本的钢结构支撑体系设计方法,明确了两国设计方法的异同,为进一步研究与推进钢结构支撑体系在我国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兰格钢铁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钢结构·技术】基坑钢支撑体系设计中国、日本对比
  • 【钢结构·技术】“闽南大厝”雏形初现——厦门新会展中心·会议中心81米大跨度钢结构管桁架顺利吊装
  • 【钢结构·技术】钢结构焊接原来有这么多门道,常见焊接缺陷及产生原因和处理方法?
  • 【钢结构·技术】耐震教学建筑物结构设计过程简介
  • 【钢结构·政策】“新噪声法”正式施行!这些施工行为将违法!
  • 【钢结构·技术】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冲出正负零
  • 【钢结构·技术】风力等级和风压
  • 【钢结构·技术】安徽首座双曲大悬挑背拉体育场钢结构开始吊装,明光市体育中心体育场钢结构全面施工
  • 【钢结构·技术】30天14个阶段的张拉,正交索网施工新突破,西安国际足球中心项目索网牵引张拉成功
  • 【钢结构·技术】1800吨81米跨度钢结构顺利提升,杭州大会展中心一期4号、8号展厅钢结构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