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兰格首页 >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

【智能建造】正阳门城楼年内启动修缮

 https://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22/9/6 17:35:09  兰格钢铁
    

本报讯以科技创新助力古建修缮。在服贸会工程建筑专题展现场,北京建工集团与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签订科技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记者了解到,正阳门城楼的修缮预计在年内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本次修缮将为正阳门城楼还原上个世纪部分城楼彩画“金线小点金璇子彩画”形制,最大程度贴合历史原貌。

正阳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主要包括箭楼与城楼两处建筑。“它们原本都属于一个建筑,叫正阳门瓮城。1906年前后,为了给前门火车站腾出空间,瓮城被拆除,保留了城楼和箭楼两个单体建筑。”北京建工古建团队负责人李万博介绍,去年正阳门箭楼已经修缮完毕,每一处都坚持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今年,与箭楼一街之隔的正阳门城楼也将启动修缮,本着最小干预原则,尽可能保留历史信息。

作为明清北京城内“九门”现存的唯一一座城楼,也是北京现存最完整、体量最大的清代木结构城门建筑,正阳门城楼的修缮是中轴线申遗的重要节点工程。“中轴线申遗是用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重新审视古建修缮,首要的就是体现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关战修说,这次对正阳门城楼的修缮非常谨慎,“能够恢复到历史原貌的我们都会尽量恢复”。

据了解,此次正阳门城楼修缮的亮点之一就是城楼彩画。在进行历史资料研究与学术成果对照,并组织文物保护油饰彩画专题专家论证后,古建团队已明确方案,将还原上个世纪部分城楼彩画“金线小点金璇子彩画”形制,确保彩画修缮的精确性和严谨性。

古建保护也正尝试融入高新科技手段。“引入智能建造,这在新建工程并不新鲜,但在古建修缮上还是一个新应用。”李万博介绍,利用BIM(建筑信息模型)、三维扫描、全景影像成像等技术,古建团队就可以超前谋划,制定更科学的文物修缮方案。“比如建筑局部有一个空鼓,咱不用再挖开去看,扫描之后它的具体情况一目了然,可以进行针对性地修复。”古建团队还将对修缮全过程进行影像等资料的数字记录,形成数字资产,推动古建筑遗产“活”起来,让文物建筑更好地实现永续保护、利用,向世界展现中华古建筑文化艺术的魅力。

作为中轴线上“活态文化”的代表之一,在城楼上争逐竞飞的北京雨燕,已经成为古都北京一道自然与人文兼具的景观。“注重生态保护,也是这次正阳门城楼修缮的一大亮点。”关战修介绍,每年4至7月是北京雨燕的繁殖期,为了减少对北京雨燕的影响,修缮施工会避开这段时间,“等雨燕走了之后再搭架子”。

中轴线申遗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关战修说,未来将更加有效推进首都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的科技保护与数字化创新,保护、传承、利用好首都丰富的文物资源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兰格钢铁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智能建造】正阳门城楼年内启动修缮
  • 【智能建造】中信集团:抓住产业变革机遇 推进数智化应用
  • 【智能建造】郑州市顺利完成全国智能建造试点城市申报工作
  • 【智能建造】德州全力打造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 【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智能建造品质建造科技创新联合体赴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学习交流
  • 【智能建造】海外EPC项目BIM及数字化施工应用——以马尔代夫维拉纳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为例
  • 【智能建造】聚焦自主创新研发 全面促进智能建造领域新发展
  • 【智能设备】服贸会工程建筑专题展设四大展区
  • 【智能设备】“先锋直播间”开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专场
  • 【智能建造】以智能建造助力“中国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