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兰格首页 >钢结构政策与技术 >钢结构政策与技术

【钢结构·技术】钢构件宽厚比怎么用?

 https://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23/4/6 8:53:40  兰格钢铁
    

钢结构构件往往是由若干板件构成的。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是《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提出的概念,是截面厚实程度的一个度量,是防止板件过早屈曲的重要措施,也决定着板件塑性能否发展和发展的深度,影响着板件的局部稳定及构件的稳定。它的确定决定了钢构件的承载力和受弯、压弯构件的塑性转动变形能力(延性耗能能力)。构件的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就是截面承载力和塑性转动能力的表征。不同板件宽厚比等级对应的截面应力状态见表2-2-8

从塑性设计和抗震设计角度而言,板件的宽厚比等级体现的是截面塑性转动和延性耗能能力的等级,可以通过规定不同构件的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实现塑性较的出铰顺序,实现性能化设计。《钢结构设计标准》GB 50017-2017 给出了压弯和受弯构件的截面板件宽厚比等级及限值,见表2-2-9。笔者的理解如下:

1)宽厚比等级应用更多的是梁等受弯构件和压弯构件,对轴心受力构件则没这么复杂。轴心受拉构件不存在失稳问题,轴心受压构件是全截面的应力均匀分布不可轻易产生塑性变形。只有当其失稳时,才会出现边缘纤维先屈服的状态,所以轴心构件应以控制长细比为主,不宜考虑塑性发展,应按弹性设计考虑,此时的宽厚比限值主要是防止板件局部失稳,而不是为了保证充分发挥钢材塑性而进行要求。

2)由于S4级和S5级的板件易局部屈曲在先,构件不发展塑性,故此时截面塑性发展系数只能取1.0

3)S1S2级允许截面发生很大的塑性,更严格的宽厚比限值才能保证钢材塑性的充分发挥,因此可以进行塑性设计。

塑性设计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材料屈强比不应大于0.85,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

2)柱端弯矩及水平荷载产生的弯矩不得进行调幅。

3)构成抗侧力支撑的梁、柱构件不得进行弯矩调幅。

4)H形截面,表2-2-9对压弯构件与受弯构件采用了不同的计算方法。根据《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3.51条:

2-2-3

以对称截面为例,当轴力为零时,腹板边缘最大压应力和腹板计算另一边缘相应的应力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由式(2-2-3)可得,参数。将该值代入表2-2-9中压弯构件的计算公式计算,可以发现其限值与H形钢截面受弯时腹板的宽厚比基本一致。受弯构件的计算方法只是为了应用方便,即受弯构件是压弯构件的一种特殊形式。

5)当工字形和箱形截面压弯构件的腹板高厚比超过S4级时,应按《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8.4.2条,以有效截面代替实际截面进行核算,对于实腹式轴心受压构件,当轴心压力小于稳定承载力时,板件宽厚比限值可以按《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7.3.2条,将第7.31条的宽厚比限值乘以放大系数确定;对于受弯构件板件宽厚比限值不满足要求时,应适当设置加劲肋也可以考虑楼板的作用,其中,为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N为轴力;A为构件截面面积;f为钢材的强度设计值。

6)梁和柱相连形成框架结构,地震时框架是抵抗地震作用的重要构件,这时构件宽厚比的限值还要满足不同抗震等级对构件宽厚比的要求,见表2-2-10,该表对设计人员来说应用更简单。

7)对于设防烈度低风荷载大的结构,满足竖向荷载及风荷载的同时已满足中大震不屈服的抗震承载力要求,此时地震工况对结构的延性需求不高,《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对板件宽厚比的要求等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可适当放松。因此,设计时应注意对控制工况的分析与研究。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兰格钢铁网站刊登本图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旨在为满足广大用户的信息需求而采集提供,并非广告服务性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钢结构·技术】钢构件宽厚比怎么用?
  • 【钢结构·技术】带肋焊接工字钢梁横向抗冲击性能研究
  • 【钢结构·技术】高新天境研发办公商务综合体
  • 【钢结构·技术】科技创新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对话数字之光智慧科技集团副总裁 成文娟
  • 【钢结构·技术】23万㎡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 展现四大亮点!
  • 【钢结构·技术】螺栓球or焊接球?
  • 【钢结构·技术】100米跨570吨钢拱桥整体吊装,芜申线溧阳城区段整体跨度最大的钢结构圆满吊装完成
  • 【钢结构·技术】4700吨钢结构屋盖圆满提升,雄安体育中心 体育场钢结构屋盖圆满提升
  • 【钢结构·技术】“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双向交叉网格”结构,苏州高铁之心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 【钢结构·技术】框架梁塑性铰区设置侧向支撑的相关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