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科里科气”的合肥迎来了一座全新的科技地标。在高新区蜀西湖公园内,由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承建的合肥市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造型仿佛一个“智慧盒子”,主体工程建设目前已经完成,预计今年8月就将对公众开放,这里也将成为展现合肥创新发展力量的重要名片之一。
科技地标
合肥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是合肥市重点标志性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是老馆建筑面积的4倍多,地上4层、地下1层,逐层穿插的阶梯状造型,融入周围景观。在长度达110米、坡度达24.5度超长斜坡屋面,一建集团还打造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野仙踪”。
新馆外幕墙是安徽省内首次使用阳极氧化复合铝板材料,能够映射出周边自然环境,既环保又美观,开馆后有望在外幕墙进行3D激光秀表演,把科技与自然完美融合。
阳极氧化复合铝板幕墙
新馆建有球幕影院、4D动感影院、梦幻剧场,并设置有10间用于青少年创新教育的科普活动室,“深空奥秘”“深空探测工程”展区也将随着科技馆一同开放。
智慧技术造“智慧盒子”
新馆建造过程中,一建集团采用了多种创新建设技术,并且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总承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数字化手段做好前期策划
合肥科技馆结构形式复杂、不规则而且超限结构、构件多,其中包含钢骨结构、桁架结构、网架结构、网壳结构、预应力结构等,钢结构体量大且安装难度高,项目团队借助BIM模拟对复杂劲性节点进行钢筋排布深化和碰撞分析。
网架平面位置
针对33米大跨度采光顶钢桁架、39米大跨度焊接球节点正交正放四角锥钢网架、17.5米超长悬挑劲性梁等在吊装方面的难点,项目团队运用BIM模型对吊装方案开展动画模拟演示,明确构件分段、吊装顺序、机械站位等关键技术参数,提前规避风险点。
网架吊装BIM动画
此外,项目结构层高均超过8米,局部层高为18米,呈现出高支模区域多、超限构件多的特点,项目团队对每一个超限构件编号分类,对排架杆件、侧模主、次梁排版深化,并运用数值软件对排架的搭设进行安全计算,确保项目高大支模安全顺利施工。
高支模搭设BIM动画
全过程数字化管控 在新馆项目,项目团队把数字化项目协同管理平台、智慧工地云平台运用于建设全过程,实现了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内质量、进度、安全管理的可视化、智能化、高效化。
采用盘扣式脚手架及“BIM+智慧建造”的应用,有效推进工程实践。在超长悬挑斜屋面区域,布置高支模监测系统,采集杆件的水平位移、沉降、轴力、倾角等数据,实现从底模安装到混凝土浇捣,再到排架拆除的全过程监测,并预设偏差报警值,上传至智慧工地云平台进行分析、汇总、预警。
智慧工地云平台高支模监测数据分析
在安全文明施工方面,项目团队把人员实名制管理系统、塔吊防碰撞系统、升降机监控系统、扬尘噪音监控系统、MR、VR体验等纳入数字化项目协同管理平台中,把智能抓拍、智能安全帽同人员实名制管理数据库连接。
提升总承包管理精细化水平
依托数字化项目协同管理平台,项目团队通过互联网、物联网、BIM、仿真模拟等技术手段,破解诸多难题,让低成本、高效率、广覆盖的总承包管理成为可能。
针对地下室及斜屋面的混凝土施工管理,项目团队周密计算水灰比并利用数值模拟仿真技术验证比选,最终确立了混凝土最优混合比。在施工中严格控制因混凝土干缩变形、自身体积变形和温度变形所产生的裂缝,严格控制浇捣版幅,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成优率。
斜屋面浇捣BIM动画
运用三维扫描技术对现有结构进行扫描,通过点云模型处理及逆向建模,对结构偏差进行分析,同时基于BIM软件对不同标高剖切出图,直接指导现场放线和交底。针对机电安装专业,项目团队充分发挥BIM的参数化和可视化特性,对各个施工节点进行施工组织模拟、空间协调模拟,达到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少浪费的效果,不断提升总承包管理精细化水平。
自2020年4月23日开工以来,项目现场成功举办了“合肥市建筑领域质量安全现场观摩会”,先后获得合肥市优质结构工程、华东区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金标杯施工BIM应用一等成果等,并被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授予合肥市“示范工地”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