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建设中的钢结构桥梁智能生产线项目,将把焊工们从高温、噪声、粉尘环境及喷溅灼伤风险中解放出来,机器人造桥或成为现实。 总投资5亿元的这个项目位于武汉市蔡甸区中法生态城的中建钢构武汉公司,其中包括一条智能化板单元生产线、三条数字化桥梁总装生产线及相关配套。 中建钢构武汉公司钢结构桥梁加工制造基地效果图 该项目负责人曹靳表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建集团技术最先进、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钢结构桥梁加工制造基地。2025年达产后,武汉公司的钢结构桥梁年产能达到10万吨。 中建钢构武汉公司先后参与武汉天河机场T3航站楼、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以及马来西亚标志塔等国内外重大项目建设。 “我们依托集团研究院自主研发出一套智能制造大数据管理平台。”曹靳介绍,工厂内将设置安装95枚智能传感器,对关键数据进行采集并应用,为制造过程提供决策优化。 “未来,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远程操控91套智能设备。”曹靳说。 当前,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钢结构桥梁等绿色交通基础建设进入大力推广期。相较于传统混凝土结构桥梁,钢结构桥梁具有强度高、自重轻、绿色环保、施工周期短等优势。 “不同于建筑钢结构,桥梁钢结构构件标准化、系列化程度高。”曹靳以建设中的燕矶长江大桥引桥为例:该大桥引桥主要由723节钢箱梁、闭口式组合梁、开口式组合梁等3种构件组成,3种构件制造工艺是一致的,具备智能化设备大批量生产的条件。 “25公里引桥和1.86公里主桥,钢结构总量约9.5万吨。”曹靳说,这些桥梁钢结构从工厂运抵施工地后,可像“拼积木”一样现场拼装。 “桥梁智能生产线建成后,操作人员只用在电脑上输入构件的长、宽、厚度等信息。一键启动,机器人不仅能自动识别构件焊缝的起始位置,还能自动匹配参数,全程自动焊接,24小时连续工作不歇息。”曹靳说。 “机器人参与桥梁建设中的部分焊接工序,并不意味着焊工职业将被机器人取代,优秀焊工依旧是宝贵财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荆楚工匠李云飞认为,优秀焊工的技能经验可为机器人设定姿态、轨迹等参数,成为指挥焊接机器人的“最强大脑”,从而实现高质量焊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