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剖析:宇通重工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2-6-6 14:03:21  兰格钢铁
    隶属于宇通集团的宇通重工,在宇通客车的光环下,并不显眼;在工程机械这片红海中,人们也更容易将目光聚焦于第一集团军。但不容忽视的是,宇通重工这个曾经的老牌国企,通过近年的改制、融合、创新,已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自2003年企业改制以来,宇通重工的销售收入连续7年保持在35%以上的复合增长速度。为确保其在工程机械细分市场的优势,宇通重工正积极谋划厂区整体搬迁与新工业园建设,新工业园秉承工艺先进、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其建设和投入使用将使宇通重工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昨天:“成三柳四郑五”之宇通

    宇通重工前身

    成立于1958年的郑州工程机械制造厂是宇通重工改制前的名字。这个被誉为“中国工程机械设计、制造的摇篮”老国企里,曾经诞生了中国第一台液力变距器、中国第一台动力换档变速箱、中国第一台自行式铲运机、第一台大马力轮胎式推土机等30多个“中国第一”。

    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工程机械领域的产品门类远远没有现在丰富,产品结构单一,相对比较低端。当时,郑工的工程机械产品主要以铲运为主,主打产品包括轮式的装载机和推土机,在装载机这一细分门类里,郑工的产品具有相当的名气。

    80年代末曾在工程机械行业流传的“成三柳四郑五”,指的即是成工的三吨装载机、柳工的四吨装载机和郑工的五吨装载机。技术的相对领先让郑工在一个时期内都高枕无忧:隶属于国家总装备部的郑工,每年可以获得固定的军品订单,利润颇丰。在这种机制和体制的制约下,创新能力就显得不足。

    2000年前后,产品创新能力的不足导致企业已经不再那么辉煌,而雪上加霜的是,郑工在相关政策的要求下为周边的市属制造业进行了巨额担保,在变革的大潮中,被担保的小企业被陆续关停,留下的一批坏账让郑工也受到了牵连。

    2003年9月,在郑州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资不抵债的郑工零资产划拨到宇通集团,成为宇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正式更名为郑州宇通重工有限公司。

    改制的阵痛

    曾经的辉煌,此后的低潮,和改制的阵痛。似乎是一批老国企都经历过的轨迹。

    从国有独资,彻底改变为一个民营企业,宇通重工所有的体制都被激活了。体现最为明显当属用人制度的变革和产品结构的调整。

    2003年到2005年,宇通重工磨合了两年时间。旧有体制和全新体制发生着激烈的碰撞和冲突:职工还是原来的职工,很多观念、习惯包括企业文化都发生着巨大的碰撞。

    2005年,原宇通客车总经理、宇通集团副总裁吴项林空降宇通重工,就任宇通重工董事长、党委书记和总经理。吴项林的到任,立刻请来了罗兰贝格、普华永道等咨询公司为宇通重工进行了重新问诊和把脉。

    问题随之被揭开:一、企业体制和机制不灵活;二、所处制造业,没有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很难生存下去。

    谈到宇通集团,人们自然会联想到2010年已经超过奔驰成为世界第一大客车制造供应商的宇通客车。在国内客车市场占据28%市场份额,在客车行业几近垄断。如何在宇通集团培养另一个新的支柱性产业,宇通集团从战略层面看得很清楚,客车行业这块蛋糕,远远不及工程机械行业。这也决定了宇通集团将对工程机械行业加大投入。

    今天:“工程机械红海中”的宇通

    工程机械的“马太效应”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工程机械行业经历着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甜蜜期”,但同时也意味着行业竞争更为激烈。一方面,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从分割市场的“增量蛋糕”转向同时相互争夺市场份额,由此产生了各厂商的“马太效应”。另一方面,企业多元化发展使产品趋于同质化,而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又将促进行业内的激烈竞争以及并购整合的不断出现。

    天安天工、宣化工程机械厂一批老牌工程机械企业,甚至是上市公司,都被市场淘汰了。宇通重工自然也认识到这一点:强者恒强,做得好就会越来越好,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大;做得不好则会导致市场认知度和品牌效应日渐下降,逐渐被淘汰。

    2005年,宇通重工对工程机械门类中的重点业务进行了拓展,从传统铲土运输机械装备逐渐延伸到工程机械的七个门类。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产品差异化竞争特点的制定,宇通重工逐渐焕发了第二春。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三维剖析:宇通重工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 宇通重工14台强夯机助推国企海外施工
  • 签单30台宇通重工矿用车 “春雷计划”征服乌海
  • 再续前缘 宇通重工强夯机全力支持海外施工
  • 宇通重工矿用车“春雷计划”中国行揭幕战
  • 郑州迈入高架时代 宇通重工在行动(附图)
  • 宇通重工YTR260旋挖钻首次出口阿塞拜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