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召开的湖南省两会把“坚持新型工业化第一推动力不动摇”确定为湖南经济未来一年的总基调。在稳定增长基础上,湖南多年来咬定不放松的“新型工业化”战略,正释放出越来越多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
相关数据显示,2012年湖南产业集群化发展加速,五年新增6个千亿产业,总数达到9个;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0.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1.6%。
工程机械产业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龙头产业,湖南省省长徐守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要深入实施'四千工程’,发展壮大长沙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等产业集群。”
两会召开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关注点不仅涉及站在新型工业化潮头的工程机械产业发展,而且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湖南工程机械产业如何向质量、效益转型,挺起湖南新型工业化脊梁上。
战略性新兴产业逆势而上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上全球产业竞争更趋激烈,收窄的外部市场对湖南新型工业化战略的推进形成前阻后追的双重夹击。
面对这种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徐守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两个加快”的应对举措,“加快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张和集聚发展”、“加快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做优做强工程机械、汽车、轨道交通、电工电器等装备制造业”。
2012年,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艰难前行,但仍收获颇丰,全年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2288.21亿元,增速为20.6%,占GDP的比重为10.3%,全省有5个市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200亿元,其中,长沙、衡阳、株洲居前三位。
据记者了解,工程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湖南作为工程机械产业强省,拥有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山河智能等诸多工程机械“巨龙”,为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又一个千亿产业集群崛起提供了一个重要支撑点。
数据显示,2012年前11个月,湖南工程机械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3.46亿元,比2011年同期增长7.1%,增速比全国工程机械高10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国的33.65%。
日前,湖南省经信委主任谢超英也专门撰文表示,“2013年湖南将深入推进'四千工程’,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积极寻求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形成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
湖南高层科学谋划的背后,探索出的正是一条以工程机械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为湖南新型工业化发展注入强劲发展后劲的科学发展路径。
近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全国工业发展质量年度评价报告显示,湖南工业发展质量位居全国第九位,在全国的排位比上年前移3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湖南已跻身为“最具潜力”省份。
工程机械现“凌寒独秀”
日前,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机械工业由2000年—2011年年均25%以上的高速增长期转入中低速增长期。2012年前11个月,我国机械工业总产值增幅仅为12.2%,较去年下降13%左右,预计2013年这一增幅将为10%—12%。
尽管工程机械行业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根据《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市场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湖南省工程机械行业在全国仍占有重要位置,2011年湖南工程机械行业资产、销售收入、利润比重位居全国第一位。
在湖南,经过前些年高速发展,工程机械也存在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加剧;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低等问题,虽说总需求逐年有所增长,但远远赶不上供给能力增长,湖南工程机械面临的产业转型升级已刻不容缓。
2012年湖南工程机械行业有些“躁动”,随着三一重工“迁都”北京,产业转型升级的更多担当落到了湖南新型工业化标杆的中联重科身上。
尽管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业绩普遍下降,但中联重科仍实现了稳健增长。2012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91.08亿元,同比增长17.77%,值得关注的是,中联重科不管是收入还是利润都跻身为行业内唯一一家前3季度实现双双增长的企业,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凌寒独秀”。
中联重科在市场低迷期有如此不俗表现,得益于结构调整和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早在2011年,当不少工程机械企业还在按照25%的惯性增速加大投资时,中联重科已悄然“收缩阵线”。
与此同时,中联重科果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有保有压”。2012年,中联重科开始全面推广世界领先的碳纤维材料技术,研制出世界上最长臂架101米的X6混凝土泵车,并且起草了中国混凝土机械领域首个涉及产品安全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混凝土及灰浆输送、喷射、浇注机械安全要求》。目前,中联重科的产品有700多种型号,涵盖13大类别、86种产品系列。
据业内人士分析,湖南工程机械行业预计2012年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左右,主营业务收入1900亿元左右,利税总额265亿元左右,这份靓丽“成绩单”主要还是得益于湖南拥有像中联、三一这样的龙头企业带来的产业集聚效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