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在近期举办的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焊接及涂装技术发展论坛上,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涂装技术应用研究所所长宋雪曙呼吁,我国相关部门或行业组织应牵头组织有关单位,整合社会资源,就海洋防腐涂料和涂装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难题开展协作攻关,并提供资金支持,使海工装备尽早穿上“国产外套”。
国家对海工产业的重视,在出台的一个又一个规划中表露无遗,而越来越多的船舶企业也将目光转向了这个红火的市场。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在许多海工关键技术领域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其中就包括海洋防腐蚀技术的研究。这也导致我国在海工装备上使用的防腐涂料绝大部分为国外品牌产品。针对这一状况,
市场广阔国产涂料却只能“小打小闹”
据统计,目前国内现役的海洋石油平台有160多座,还有大量的海底输油管道为其服务,而跨海大桥、沿海码头等构筑物更是不胜枚举。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确立,海洋工程的发展还将提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渤海大庆”计划、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南海深海油气开发计划、海南莺歌海油气开发计划等,都意味着将建造大量海洋油气平台、铺设数千公里的海底管道。同时,各大船舶企业都将目光瞄准海工装备建造市场,力争承接国内外海工装备订单。
然而,我国目前在包括海洋防腐技术等在内的海工装备建造技术方面还有诸多难题需要解决。海水腐蚀不仅会损坏海洋装备、构筑物,影响其功能的发挥和使用寿命,而且,如果海工装备及船舶的结构被腐蚀,一旦在茫茫大海上发生严重事故,造成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而有效的海洋防腐涂料能减少腐蚀的发生,延长设施使用寿命,降低事故发生几率,因此,其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虽然我国的防腐涂料涂装技术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国内高端海洋涂料市场上依然鲜见国产品牌,国产涂料基本只能在渔船、小型运输船等低端产品市场“小打小闹”;国外品牌商则占据了我国海洋防腐涂料市场的主导地位,并纷纷在我国建立独资或合资企业,利用相对廉价的劳动力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细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集中在技术和服务上。
在国外企业全面推广水性、无毒、环保涂料,并且前瞻性地研发以谷物、虾壳为原料的生物涂料时,国内涂料产品依然纠结于提高涂料的耐用性上。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中国船舶工业船舶涂料厦门检测站”、“海洋涂料产品质量监督中心”等质量管理监督机构,加强了对现有涂料质量的监督,但我国涂料研发的整体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此外,在涂装行业有一种说法,那就是“三分油漆,七分施工”,国外品牌涂料厂商一般将涂装作为一个工程整体出售,非常注重产品的涂装指导、后续保养等售后服务,而国内涂料企业一般只要卖出涂料产品就“万事大吉”了,更谈不上建立全球化服务网络这样的高端服务体系。然而,海洋工程远不是“一锤子买卖”,一座海上石油平台的使用寿命一般超过30年,前期的涂装,服役期的保养维修,甚至拆解过程中的无害化处理,都需要涂料企业的专业技术支持,但国内涂料企业目前在这方面难以满足海洋工程装备的要求。
任重道远提高国产化率得从“基础”抓起
这样的现状让业内有识之士忧心忡忡,如果不能从一开始就加大对海工涂料的研发力度,那必将掣肘我国海工产业的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建造业绝不能变成“钢构工业”。
业内专家认为,要提高我国海工涂料的国产化率,首先要从基础研究着手,提高涂料原料,如环氧树脂等的质量,以原料国产化促进涂料国产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次,要提高研发起点,吸取国外的产品研发经验,研发具有15年以上年限的重防腐涂料和涂装技术,设计可在海洋环境中保护海工装备15-30年的重防腐漆和高耐久性长效防腐涂层配套体系;从水性化、新材料等方面着手寻求突破,减少产品对环境的破坏,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强配套涂料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适应不同海工产品的涂装要求。
再次,国内涂料企业应针对海洋工程的需要,加强涂装工艺的研究,改变手工喷涂方式,大力发展机械化、机器人涂装,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涂装质量、缩短周期、保护环境;建立相应的服务体系网络满足客户的保养维修及其他技术支持需要。
从长远来说,有关方面还要抓紧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形成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目前,我国十分缺乏既能够进行涂料防腐研究又精通涂装施工技术“全能型”研究人员;同时,涂装施工人员大多是未经专业培训的农民工,作为涂装工艺的实施者,其技术水平也直接影响涂装质量,甚至涂膜的防腐性能,因此,培养合格的涂装工人也迫在眉睫。当然,海洋工程业主和建造企业也应提高认识,更多地采用国产涂料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