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关闭深圳薄膜电池生产线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4/4/30 15:20:33  兰格钢铁
    光伏行业的残酷竞争,令大型跨国公司也败下阵来。在中国市场,美国杜邦公司作为光伏组件的外资生产商选择了退出。

    4月29日,杜邦太阳能有限公司(下称“杜邦太阳能”)宣布,将于年底终止其光伏薄膜光伏电池组件(下称“薄膜电池”)业务。这也意味着,其深圳的一个50兆瓦薄膜电池厂有可能很快停止运作。

    一开始就不赚钱

    薄膜电池的生产线位于“杜邦太阳能(深圳)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公司”),后者是杜邦的全资子公司,设立在深圳市光明新区高新科技工业园。

    杜邦所从事的薄膜电池业务,曾经红极一时,一度被认为是晶体硅电池(主流光伏技术)有力的竞争者。薄膜电池适用于商用建筑的屋顶、楼宇立面及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等。

    2009年11月17日,这家生产厂正式启用:生产设施占地5万多平方米,完整的生产线也被配置于此。

    在杜邦开启了薄膜电池业务的时候,2010年,杜邦大中国区总裁苏孝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也坦陈,薄膜电池并不赚钱。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年份,全球各大光伏企业都还未缓和过来,因此杜邦没能在其中赚钱也实属正常。当时苏孝世就透露,杜邦对薄膜电池的投资很大,会继续投资。

    也就是在2009年11月下旬,日系的众多厂商依然是看好薄膜电池,而且将重点放于此。据国金证券当年的报告,以夏普公司为代表的日商们,豪赌薄膜电池,计划在2012年扩到1.2G瓦。

    日本企业之所以选择薄膜电池路线,最明确的想法就是避开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如ShowaShell采用的就是自己所研发的工艺,从而生产CIS电池,这比主流的CIGS电池要少掉一个CdS的缓冲层,避免了重金属镉污染。富士电机则在柔性薄膜电池上独树一帜,也曾计划在此领域大展身手。

    非晶硅光伏电池价格下跌不足

    上述日系公司的技术战略,也可能使得杜邦坚定了在薄膜电池这一“小众”技术路线上继续走下去的信心。但让杜邦最终败走麦城的,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薄膜电池的价格下跌并不够快。

    一位央企内部管理层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薄膜也分好几种:非晶硅、铜铟镓硒、碲化镉等。非晶硅就是杜邦公司选择的路线。

    “非晶硅薄膜电池一度被热炒的时候,晶体硅电池组件卖到了13~14元每瓦,而非晶硅薄膜电池则在8元~10元,看似还可以。不过,几年后,现在的晶体硅电池组件价格都跌到了4元每瓦,而非晶硅的成本依然只降到了5元每瓦,明显降幅是不够的。另外,非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就在8%左右,晶体硅都在17%了,谁又会光顾非晶硅呢?”他表示,当年汉能集团就是选择的非晶硅电池技术,后来一看不对,才转向投资“铜铟镓硒”这条路。

    他也称,铜铟镓硒薄膜电池也有自己的瓶颈,“因为这种技术是四类元素组合而成的,每一种元素都是一层层的镀在底板上,厚度也不过几十纳米罢了,这对元素之间的距离、膜的厚薄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因此量产存在困难。”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杜邦关闭深圳薄膜电池生产线
  • 杜邦合作开发可再生合成树脂和聚合物改性剂
  • 杜邦塑料包装领域的最新创新和应用
  • 杜邦一季度盈利不及预期 营收下降3%
  • 杜邦中国研发中心获可持续发展促进奖
  • 杜邦正在考虑分拆或出售生产二氧化钛和特氟龙业务
  • 杜邦寻求退出涂料业务 专注于农业部门
  • 保定英利与美国杜邦展开能源需求全方位合作
  • 杜邦:高性能环保材料中国使用率不到欧洲一半
  • 杜邦发布白皮书关注中国生命与环境防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