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结构中感受都市的流动
青奥会议中心位于南京河西,南临青奥轴线终点,与青奥村隔轴相望,西面夹江。
初见会议中心,只觉得是座奇特的建筑,形似太空帆船,没有一个规则的侧面。细看,建筑外墙竟像在缓缓流动,原来不少巨大外装的面板具有双向弧度,造成流动视觉。四面的外墙镶嵌了三千多个窗户,窗户朝不同方向逐渐变大或变小。
会议中心正在进行内部建设和装修,走进去,宛如进入一个大洞穴,开放空间里,同样没有一处是常人眼中规则的空间。暂时还没有被装修包围住的钢结构,全都是倾斜的。
会议中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建筑物地上六层,地下二层。这座极富现代感和雕塑感的建筑出自建筑界著名解构主义设计大师扎哈·哈迪德之手。2004年,哈迪德获普里兹克奖,成为第一位获得建筑界最高奖的女性。南京青奥会议中心堪称展现了哈迪德的动感风格。
2.4万个钢构件无一相同
建设难度超过“鸟巢”
青奥会议中心之所以吸引如此多的关注,正是因为其设计师哈迪德的作品要变成现实的建筑,难度极大。
哈迪德的设计富于动感和现代气息。但正因为要让原本凝固的建筑动起来,她的很多作品都只能安静地躺在图纸上,无法付诸实施,她甚至一度被称为“纸上谈兵”的建筑设计师。在国内,哈迪德的主要作品是北京地标建筑银河SOHO和广州大剧院。
会议中心的结构设计由中国建筑[0.00%资金研报]设计院总设计师任庆英主创,他曾是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设计经理。他认为,青奥会议中心施工难度超过鸟巢。鸟巢的结构虽然复杂,但其建造是有标准单元,有规律可循,把模块造出来,可以直接拼装。但南京青奥中心外形设计呈流线型,没有标准化单元,2.4万件钢构件没有一件相同,这充分挑战了建造者们的脑力和体力。
作为当代“解构主义大师”,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造型出名,她喜欢对墙体、地面和顶棚以及透明体,流动互相交织和流动的空间进行独具匠心的处理,以复杂、异常和自相矛盾的造型表现出耳目一新的轮廓。
会议中心主体建筑整体造型复杂,结构造型不规则,地上主体为全钢结构,安装难度大。工程体量也大,其中地下部分工程量约为5000吨,地上部分工程量约为4万吨,整体钢结构总重量约达4.5万吨,构件总数量约为2.4万件。钢构体系复杂导致桁架跨度不一,最大跨度为78米,桁架最大重量为92吨。两万多个构件中均为独立尺寸,无任何相同构件,钢构的深化设计非常复杂,加工困难。30多名设计人员耗时数月,累计设计图纸超万张,并制作了1:1的电脑模型。对照之下才将2.4万个钢构件一件件的预制好。
会议中心项目于2011年11月开工建筑,根据合同,本工程的工期仅为945天,2014年7月底竣工。项目工程量大,需开挖土方量为60万立方米;结构钢筋用量为2.6万吨;钢结构工程用钢量约为4万吨;共有电梯、扶梯共计44部,其中扶梯25部。同类建筑相比较体量是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主体育场馆的2.5倍,所有关键工序没有机动时间,必须保证每道工序都按期完工才能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工期非常紧张。该工程在全国开创了超高层全逆作施工先河,节省了时间。
即便工期紧,现场以文明施工为突破口,全面抓好施工现场管理。对施工现场平面布置进行动态管理,分阶段绘制施工平面布置图,对现场堆料加工场地进行动态调整。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以总包单位为首的安全管理体系。项目总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各层次均按要求配置安全员,现场共配备专职安全员20人,兼职安全员30人。与各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协议,出台并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会议中心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外幕墙施工和室内装饰施工,同步进行机电安装和室外管线施工,预计2014年6月30日项目基本竣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