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能过剩、下游消费市场低迷,以及日益加剧的环保压力的大背景下,绝大部分玻璃企业正处在“不盈利”状态中。
在大环境“不太友好”的情况下,8月初,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招金期货组织了多家期货公司研究员赴山东省对玻璃现货企业进行调研。据招金期货孙启宏介绍,此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玻璃企业的产销存状况,现货企业对玻璃后期走势有什么样的态度及期许,探寻玻璃行业的低谷还将持续多长时间,并明确提出,只有走进玻璃现货企业,才能了解企业目前的真实情况,期货从业人员才能更好地为玻璃产业链企业服务。
企业库存高企
玻璃生产企业的去库存速度和销售价格主要由下游终端市场需求决定,即主要受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进入2014年以来,因下游房地产行业表现欠佳,玻璃需求明显弱于往年及年初市场预期,销售不畅导致库存积压,玻璃现货价格更是一路走低。
据介绍,德州晶华集团振华玻璃有限公司目前只有一条550吨/天的生产线在产,库存在60多万重箱,相当于2个月的库存量;山东巨润建材有限公司在产4条,库存量在60万重箱左右;滕州金晶玻璃有限公司的库存在110万重箱左右,相当于1.5个月的库存。
期货人员一致认为,三家企业此时的库存量,相对往年水平已经属于偏高位置。
尽管山东地区的产能变化不大,且各厂家分布相对分散,企业自身及周边深加工项目消耗了部分玻璃产品,但在需求疲弱及周边市场的冲击下,山东市场供大于求的现象仍然较为严重。
孙启宏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尽管有棚改、地方政府放开限购等政策,但整体现货市场方面,短期内难以看到需求明显好转的迹象。
对此,金晶集团浮法事业部、山东金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期货部经理焦勇刚表示,虽然目前的销售情形不容乐观,企业去库存压力较大,但仍期望接下来的传统旺季能有所反弹。
期待旺季反弹
每年9~10月是传统玻璃行业的销售旺季,从被调研厂家对后市的态度来看,他们认为今年也不例外,均对传统旺季有一定的预期。
德州晶华集团振华玻璃有限公司销售部见习处长倪俊虎对后市的预期比较乐观,他认为,9月上旬,玻璃价格会有所上调,但是时间不会很长,大约在11月中旬价格会持续稳定下来。
山东巨润建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匡永军与焦勇刚也持同样观点,认为较前几年来说,销售量虽有所下滑,但是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玻璃价格反弹是必然的,但是幅度较难把握,反弹价位不会很大,时间会没有往常时间长。
“因房地产市场不太理想,今年旺季在反弹时间上比往年要有所延迟,且持续时间可能较短。对于长期的玻璃价格,表示不容乐观,特别是10月份之后产业矛盾会更加突出,部分企业会很难过。”焦勇刚告诉记者。
玻璃期货价格方面,孙启宏认为,近期的反弹基本上已告一段落,短期内维持弱势震荡格局的概率较大。尽管当前并没有新的仓单产生,但因各厂库企业实际价格处在较低水平,多头资金拉涨的空间不大,信心不足,因此,期价反弹高点将在最低仓单成本附近。
加速行业整合
去年以来,很多城市深受雾霾之痛,作为高污染的玻璃行业自然不能独善其身。环保政策的日益严厉,也使本不乐观的玻璃企业“雪上加霜”。
在国家对环保日益重视的环境下,为了达到环保标准,生产企业要么上马并运行全套脱硫脱硝装置,要么改用天然气等清洁燃料(同时也需要配套脱硝装置),这无疑增加了玻璃企业的生产成本。
“我们的生产线目前在装脱硫脱硝设备,预计后期成本将增加每吨60~70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整体生产成本。”倪俊虎说。
政府相关政策规定,脱硫脱硝安装的最后期限为9月底,届时成本端开始大面积影响玻璃利润,进入10月份,大部分经营不善的中小企业将无法维持正常运营。
匡永军则用一系列数据,表明了自己对以上观点的认同,他说,由于目前煤炭价格的下行,以煤炭为燃料的玻璃企业目前成本大约在850~950元/吨,基本处于盈亏状况的边缘。而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玻璃企业成本大概在1150~1200元/吨,其亏损状况要远大于以煤为原料的玻璃,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致命的一击,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加快行业整合速度。
目前我国玻璃行业集中度并不高,前十大生产企业旗滨、华尔润、信义、迎新、中玻、金晶、台玻、南玻、安全、长城占全国总产能的50%左右,这与国外70%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从中长期看,为了行业长期更好的发展,新一轮企业兼并重组不可避免,目前的市场情况就是新一轮兼并重组的前奏。
焦勇刚指出,生产成本的上移将会对企业的运行带来进一步的压力,这是市场竞争所导致的去产能过程,部分企业很可能无法冲过这道关口,从而进一步加剧行业的亏损,当然无疑会加速企业兼并重组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