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合浦县望牛岭发掘西汉晚期一号汉墓,出土了一对造型独特、纹饰精美的羽纹铜凤灯。
43年后,这对广西人心目中的凤鸟神灯造型,奇迹般地出现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
设计师以凤灯为灵感,设计了南宁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双凤还巢”。
过去3年,为把灵动大气的“双凤还巢”造型从图纸变为现实,吴圩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工程建设者把智慧和汗水扭成了一股劲,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把一个个工程“难点”变成工程“亮点”,使面积达18万多平方米的“双凤还巢”成为广西建筑的一个新地标。
攻克高难度的屋面造型
9月25日即将开门迎客的“双凤还巢”,向世人展露出动人的芳容,优美的曲面造型,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
从空中鸟瞰,两组放射线在航站楼主体屋面交会,呈现出菱形组合,仿佛凤凰身上的羽毛,惟妙惟肖;从正面望去,屋面从中央大厅的落地檐口向两边的立面墙延伸,形成了线条流畅的中央大厅异形多曲度落地墙面,令人赞叹不已。
亮点的背后,是超乎想象的高难度施工。
新航站楼屋面总面积达8.8万平方米,屋面造型90%以上为双曲面,整体流畅度和技术难度超越了北京机场T3航站楼和昆明新机场航站楼,为国内难度最大屋面造型。
“为了保证建筑效果,屋面所有的檀条都要按照理论模型导出的三维坐标数据进行放线定位,需放线的坐标点超过10万个,测量工作繁重。”中建八局南宁机场新航站楼项目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航站楼的金属“外衣”,是用尺寸规格不一的铝镁锰直立锁边屋面板铺设而成,这给“裁剪”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对于如此庞大复杂的屋面工程,用常规的方法很难使新航站楼屋面“天衣无缝”。为此,屋面工程施工方上海精锐金属建筑系统有限公司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模拟计算出每一根杆件的尺寸,制成实物后一块块地在8.8万平方米的屋面“做拼图”。
“新航站楼的屋面覆盖了铝镁锰直立锁边屋面板、玻璃纤维棉、防水透汽膜、保温岩棉、厚水泥板、隔汽膜、压型钢板波谷内填充岩棉7道防线,以确保新航站楼屋面滴水不漏。”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说,由于工期紧,铺设屋面时每天都有100多名建设者在金属屋面奋战,每天作业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
为保证屋面整体流畅度,施工人员在后期施工中采取“高的修、低的垫”方式,使得“双凤还巢”金属屋面工程终于完美呈现。目前,新航站楼的屋面施工已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