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纤维素乙醇的产业化已正式起步“我们开发的纤维素乙醇技术可将农作物秸秆中的五碳糖、六碳糖全部发酵转化,乙醇原料单耗相比已有技术降低了近40%。同时,我们还开创了燃料乙醇-生物电的醇电联产模式,在生产燃料乙醇的同时,将难利用的木质素用来发电,使秸秆实现充分高效利用。”
纤维素燃料乙醇是我国近年来力推的生物质能源利用项目。据统计,我国每年可收集秸秆总量约9亿吨,除去用于造纸、饲料、造肥还田及收集损失外,每年有近2亿吨秸秆可用于生产乙醇,发展纤维素乙醇有充足的原料保障。据中粮集团技术负责人介绍,秸秆等农林废弃物中主要有3种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木质素不易转化,一般用作燃料;纤维素水解产生的六碳糖可直接用于生产乙醇;半纤维素水解产生的五碳糖(又称木糖)则很难生产乙醇。国内已有的纤维素乙醇技术通常将这部分五碳糖用来生产沼气或木糖系列产品,一般7吨秸秆可生产1吨燃料乙醇。
按照技术和工艺的发展进程,目前业界将燃料乙醇分为三类: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生产的第1代粮食乙醇,以木薯、甘蔗、甜高粱秆等经济作物为原料的第1.5代非粮乙醇,以玉米秸秆、玉米芯等纤维素物质为原料的第2代纤维素乙醇。我国对燃料乙醇采取的政策是“稳定1代,发展1.5代,推动2代”。纤维素乙醇在技术上同粮食乙醇和非粮乙醇存在较大差别,是国内外燃料乙醇研发的重点,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意大利建有工业规模的纤维素乙醇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