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在近10年来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和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无论城乡一贯地在讨论着房子、房价以及纳税、社保等等牵涉“房事”的各种必备要素。未来3-5年,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将走向何处?这是“地产总理”任志强等专业圈子的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而相应地,在钢结构企业圈子里,几乎每一个高层管理者都在用自己的视角解读自己分析的中国钢结构产业的未来。
中国就是中国,不是美国,不是德国,每一个中国人都期望拥有自己的房子,这是这个国家人民的最固化的心理需求。没有这一点,就构不成中国壮观的地产行业和几乎所有政府部门参与的“九龙治水”式的管控地产业的管理格局。而中国钢结构行业发展最快速的根本原因,同样源于中国改革30年来的经济快速增长,尤其在快速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制造领域的快速崛起。
站在2014年9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的节点上,中国房地产在遭遇中央政府的强力管制之后,再一次开启了宽松的购房政策,市场反馈再次火爆,从2014年10月起土地招拍挂再次受到地产企业的深度参与,中国再一波为期5年左右的相对平稳增长的房地产市场再次启动。而同一个时点,中国钢铁行业陷入全行业整体亏损,钢铁价格较2009年左右下跌40%左右,按斤算,钢铁已经等同于白菜价,从整体成本考虑,钢结构住宅的综合造价已经逼平传统的钢筋混凝土住宅的综合造价。
中国的快速发展,无论任何一届政府,在完成中等程度的工业化之后,城市化进程都将成为20-30年之间快速发展的引擎。这种牵引类似美国一百多年前的西进运动的城市化过程一样,就业、住宅、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相伴随,将推动中国各层面的整体发展。在政策管控的行业低谷过后,仍将会持续这种城市化的进程。
中国钢结构协会创立30周年,会场热烈,例行的庆典,行业人士的聚会,间歇中同行的交流,都在议论共同的话题:钢结构行业的下一个30年是钢结构住宅么?有多少类似的钢结构住宅信息在跟踪?现实的情况是,我国钢结构行业发展30年,截止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工业厂房领域,除了特殊玻璃、重化工等少部门行业中的极少数特殊功能的结构之外几乎实现了98%以上的钢结构应用。高层商务办公楼宇中,应用钢结构也在稳步提升,而在市场最为广阔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地产行业,目前却门可罗雀般地仅有为数不多的几十座试点性质的钢结构住宅。这是为什么?
根本原因在于市场价值的比较优势。钢结构住宅在之前的阶段,较传统结构形式价格趋高,这是阻碍钢结构住宅成长的根本原因。但同时,在高等级地震地区仍然沿用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住宅建设的主体结构,却是中国相关抗震法律法规的缺失造成的。通过比较近邻日本126部关于地震防护、地震区建设法规可以看出,日本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法规为以钢结构为代表的抗震结构的应用创造了先决条件。
找市场而不要找市长,这是今天每一个参与市场的共识。但在涉及公共安全利益领域,通过法律法规的途径,应用以钢结构为代表的提升抗震能力的建筑形式,确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好事。如果在这个硬性点上,中国实现法律法规的立法突破,对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无疑功莫大焉。
幸运的是,中国市场总有一股神奇的能力,用最快的速度把高科技搞成大白菜,贪婪的土狼在“山寨”的过程中迅速完成从技术到市场的快速对接。这种从“山寨”到“价格战”的过程,看似笨拙低劣,上不了台面,却凶残有效,一招致命。有人总结说,哪个行业只要中国企业开打价格战,就血肉横飞,甚至玉石俱焚,外企巨头就没了活路,以前在服装、家电、PC等领域屡次上演,现在小米、华为等企业同室操戈,结果却搞残了三星。这里总有一群贪婪成性的土狼锲而不舍地在后面追赶,在你看不上眼的时候,已经悄悄逼近,完成了围猎。
稍微预期一下,如果钢结构住宅在法律法规层面做硬性推进的大背景下,钢铁价格在3-5年内逐步趋稳甚至实现盈利,但钢结构住宅在3-5年内逐步蚕食传统结构市场——宝贵的3-5年将为未来钢结构市场巨大的商业前景创造年度5000亿元甚至更大的市场蛋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