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机染料结构失衡转型刻不容缓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5/2/13 15:56:29  兰格钢铁
    当前有机染料结构企业也都十分重视环保工艺的开发。在占比最大的硫化染料硫化黑的生产中,河南洛染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连续硝化生产工艺、连续串联逆流预洗工艺和连续串联逆流中和工艺集成,大幅降低了废水的排放。

    “2013年染料行业进出口平均单价差距较大,特别是占出口总量第二位的欧美地区,染料进口的均价是出口均价的1.63~1.96倍,有机颜料进口均价是出口均价的1.86~2.56倍,反映出我国染料、有机颜料在产品质量和品牌上有待提高。”中国染料工业协会理事长王擢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道。虽然2013年我国染料行业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受价格大幅上涨的拉动,利税总额同比增长了48.56%,但由于高端产品不足,结构性过剩矛盾仍然存在,环保压力增大,行业升级的步伐还需加快。

    结构失衡高端产品稀缺

    近30年的快速发展,使中国染料行业出现投资增长过快、设备利用率低和价格过度竞争等潜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产品结构性短缺和结构性过剩的矛盾突出。目前我国染料产品以中低端和通用型为主,高档、专用产品比例较低。一方面,高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不得不高价进口或外资企业占据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同质现象普遍存在,各生产企业的特色不明显。

    要改变这一局面,就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和低端产品,实现染料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王擢表示,国内有实力的染料企业已经开始行动。近几年来,国内企业成功地开发了一些新型活性染料,其中包括含有3个活性基的新型活性染料,具有高固着率和良好耐碱性的复配型活性染料,以及一些新的活性基,如三氟嘧啶基、氟基二氟嘧啶基等。这些新产品具有色牢度强、匀染性和重现性好等特点,有着优良的提升性和相容性,以及对染色工艺参数变化的低敏感性,优异的可洗涤性和高色度。目前已有13个高固色率的含氟活性染料品种投放市场。

    然而当前我国染料对国外市场依存度较高,2013年染料出口量29.02万吨,占总产量的32.4%。但许多出口市场都增加了对染料或纺织品的生态安全性的要求,目前全球有关纺织品生态安全方面的法规约有20项,这些法规对我国染料行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业内专家认为,生态安全其实是把“双刃剑”,对中国产品进入世界市场既是制约,也是推动。未来,产品的生态安全将会成为提高染料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通过技术进步,为下游企业提供安全环保产品及工艺适用性、应用性能和牢度性能优异的产品,才能在全球市场上站稳脚跟。

    政策从严环保压力骤增

    近两年,国家环保政策密集出台,各级政府对环保的监管力度都有所加强,对环保不合格的企业坚决实施停产并采取制裁措施,这也加快了染料行业的洗牌。因此,实施清洁工艺减少排放将是染料行业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部分的染料生产企业坐落在化工园区,实施企业与园区两级“三废”治理和监管。一些园区真正能实现废水零排放,中水全部回用,但无形中增加了企业成本,一些企业因难以承受,只能出局。产量居第二位的活性染料生产工艺主要有原浆干燥工艺和盐析工艺,后者废水中盐含量高,难以处理,但目前仍有少数企业在使用,未来可能会在环保浪潮中遭淘汰。

    涨幅七成行业景气度提升

    2013年以来,国内染料行情连番上攻,一年之内,价格涨幅超过七成。进入2014年价格仍在不断上涨,目前分散染料已涨至4万元(吨价,下同);活性染料约4.5万元,近期更有望突破5万元。对此,王擢解释:“许多年来,由于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产能不断增长,企业大打价格战。现在由于国家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一些不达标企业关停,导致产品供应紧张,价格自然就开始反弹。”

    2014年我国染料行业将继续呈现温和回升走势。王擢分析,从下游需求看,欧美日韩等我国纺织工业传统出口市场经济持续复苏,进口需求将出现回暖性增长;国内纺织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有实质性进展。在国内外利好形势下,市场会延续回暖态势,保持平稳增长。

    同时,在成本压力和结构调整的支撑下,由于上游中间体供应紧张、用工成本上升、环保投入和“三废”治理成本增加,以及油、电、水、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逐年增加等因素,染料涨价的趋势仍然存在。但由于受印染面料纤维的关联影响,不同染料类别的涨幅将有所不同。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我国有机染料结构失衡转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