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价格大幅下降”、“我国粗钢产量跨入8亿吨平台区”分别被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列为2014年度全球钢铁行业十大事件、2014年度中国钢铁行业十大事件之首。在世界铁矿石大幅下降、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中国在建筑领域的钢材需求量还能增长吗?
中西部地区发展值得关注
尽管很多钢铁行业的人士表示,我国钢铁消费需求已达峰值弧顶区,但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安建在“第三届铁矿石发展高端论坛”上表示,根据相关机构对中国2015年~2030年钢铁消费的预测,我国在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将分别消费9亿吨、11.5亿吨、13.2亿吨、15.2亿吨钢材。他说,相关数据显示,2000年~2013年,世界铁矿石进口增量为6.95亿吨,中国的进口增量达7.49亿吨。中国不仅消耗了世界全部铁矿石贸易增量,而且还消耗了发达国家的贸易减量。王安建表示,中国铁矿石的需求对全球铁矿石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王安建认为,工业化是人类大量耗费自然资源、迅速积累社会财富、快速发展经济、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当基础设施建设、社会财富积累和城镇化率达到一定水平,工业化便进入成熟期,经济结构会发生重大变化,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开始下降。
人均粗钢消费(千克)有3种模式:
一是欧美模式,当城镇化建设达到一定水平,钢铁需求下降。
二是日韩模式,也是世界加工厂的经济发展模式,钢铁需求与本国城镇化水平无关。
三是中国模式,当人均粗钢消费量已进入峰值区,然后呈下降态势。
王安建表示,尽管在2010年我国粗钢消费强度为60.4吨/百万美元,已经越过峰值区,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仍是拉动粗钢需求的强劲因素。
提升钢铁产品整体质量水平
近十年来,我国的钢铁产量快速增加,在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对钢材需求的同时,产能过剩等问题逐步显现。
针对钢铁行业的现状,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副司长骆铁军表示,要建设公平的市场环境,通过加强准入规范管理,形成规范企业公平享有生产要素的发展环境;通过加强执法监管,形成依法经营发展的市场环境;通过完善市场化手段,促进形成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
骆铁军表示,要坚决摒弃单纯扩大产能规模的投资行为,转变投资重点:以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为主的绿色发展;以满足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军工等需要为主的高精尖品种研发和产业化;以缓解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环境压力为主的产能减量调整;以解决与城市发展不匹配城市钢厂改造和搬迁;以调整全国钢铁产业重大布局为主的湛江、防城港等项目实施;以支撑“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为主的西部沿边地区承接产能转移。
此外,要重视推进区域重组,大幅减少冶炼企业数量;通过引导协同创新,实现从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先期研发介入、后期推广应用和持续跟踪改进的“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强化标准引领,提升钢铁产品整体质量水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化示范工厂。
钢材在建筑钢结构领域应用将增
近年来,钢铁行业产能过剩、钢铁行业主业亏损、钢材卖出了白菜价、钢铁企业贷款难等等问题常常见诸各种媒体。作为消费50%钢材的用户——建筑行业,却有“吃不饱”的感觉,以至于很多专家呼吁:应扩大钢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以缓解钢铁行业的困境。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直言不讳地说:目前我国钢产量的问题不是生产过多,而是用得太少。目前,我国建筑用钢量不足钢材产量的5%,加大推广钢结构建筑,是解决钢材产能过剩的有效途径之一。
姚兵为何出此言?这与他对钢结构建筑了解有直接关系。
众所周知,钢结构建筑不仅具有“轻、快、好、省”的优点,采用钢材建造的建筑,更具有延性好的特性,使其在地震灾害中不易倒塌。相关数据显示,每当地震来袭后,伤亡人员大多是因为房屋倒塌所致,倘若采用钢结构建筑,将大大减少人员的伤亡。
纵观日本、台湾等地震多发国家、地区,钢结构建筑的比例都很高。
姚兵说,我国是个多震灾的国家,每当突发灾害,总会出动很多部队官兵、社会各界人士救灾抢险。对于地震多发地带,要做到减灾抗灾,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除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外,还要大力推广、普及钢结构建筑。事实已经证明,汶川地震后,钢结构建筑——绵阳市体育馆(九州体育馆)在汶川地震中不仅经受住地震的考验,经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鉴定,屋顶拱桁架构件的结构布置、截面尺寸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焊缝未发现存在超标缺陷,焊缝质量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可喜的是,钢结构建筑以其独有的抗震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钢结构建筑更加引人瞩目。除相关省市纷纷出台推广钢结构建筑的文件外,云南省已启动钢结构产业政策研究课题,并对采用钢结构房屋体系建造房屋的农民住户予以相应奖励。相信在2015年,钢材在建筑钢结构领域的应用定会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