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基础设施先行,“修路造桥”中的投资机遇巨大。
据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在多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一带一路”沿线,无疑包含着巨大的交通运输发展潜力。目前,在国际桥梁大舞台上,中国建造的桥梁已经接近全球市场的一半左右。
“抱团出海如何创新,全产业链如何形成优势互补?在技术上和资本上实现'产业集聚’将是中国桥梁产业出海最有效的方式。”
日前,中国桥梁商学院总裁田丰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了上述观点。
要联合走出去企业的资本纽带
无论是马来西亚槟城二桥、巴拿马运河三桥、韩国仁川二桥、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和港珠澳大桥等,都是中国桥梁人留给世界的华丽名片。
不过,在中国桥梁企业的“走出去”过程中,单打独斗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国内企业“同质化竞争,恶性竞争比较严重,也不是整个产业链互补走出去,而是在产业链上单独的企业走出去”,田丰表示。
在他看来,在解决中国桥梁企业的走出去过程中,中小企业要想“借船出海”往往受制于体制机制的问题,而如何通过全产业链的优势互补,在资金、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上实现“抱团出海”,需要资本的纽带。
按照设想,如果建立一个产业联盟会形成定位为桥梁产业的服务平台的股份制公司,但区别于松散运作的协会,要完成项目对接、对目标国与我国政策研究与落地、反馈、对目标国家的投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等等任务。
“中国桥梁产业联盟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实实在在的项目驱动,另一方面在重点国家进行产业集聚布局。”田丰指出,目前中小桥梁企业对于目标国信息风险、融资工具等金融配套体系和国际化人才的了解和资源仍然较少,这也是桥梁产业联盟致力于改变的问题。
互联网+改造传统桥梁业
“互联网+”的改革浪潮也吹到了传统的桥梁行业。在各类垂直行业电商蓬勃发展的今天,桥梁业的互联网交易平台也纳入了桥梁联盟的“创造计划清单”。
在田丰看来,目前中国桥梁企业的生态系统仍有改善的空间。“比如,有些线下的生产服务型企业往往不注重技术的研发投入,都在产业链末端进行低价的恶性竞争。“田丰指出,”而如能转型升级成为线上平台服务型企业,通过互联网平台集聚效应可以获得大量的市场信息入口。”
不过,桥梁作为一个传统的行业,要想以互联网实现彻底的改造也并不轻松。田丰认为,“许多企业还是传统思维,改变思维方式是很难的。传统企业在线下的交易结构也比较牢固,短期内很难打破。”不过,在田丰看来,互联网的趋势不可阻挡,需要顺势而为。“交易平台就是去中介化,所以许多中小企业在面对供应商时,没有谈判的议价能力这一点将在交易平台上会有改善,从而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供应链效率。一切都需要时间,也必将有巨大的阻力,但我们企业不能与趋势做对,而是要顺势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