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国的文化我们可能不那么了解,例如印度,近几年来印度发展迅速,“印度制造”也是在这种大发展的环境下应运而生,这个词是来自古吉拉特邦的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提出的口号,用来形容他推动印度转型为制造业大国的努力。但印度制造面临诸多障碍。
首先是基础设施问题。印度缺少港口、公路和铁路运输货物,缺少可靠的能源供应维持工厂运转。据波士顿咨询集团估计,在计入整体成本的基础上,印度制造业的成本只比墨西哥低5%。除了某些产业外,印度还缺少使珠三角这样的制造业集群如此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生态体系。也许更糟糕的是印度的软环境。潜在的工厂老板无法获得所需要的土地,也无法开除工人。工厂以次优规模运行,或者使出下策来规避劳动法——只有16%的员工属于正式录用。不合理的法律滋生了腐败,还有像季风季节一样多变且具有毁灭性的的不合理税收环境。
历经千辛万苦克服这一切困难的投资者,并非总能得到感谢。德里方面正寻求从雀巢获得1亿美元的损害赔偿金,指控这家瑞士公司生产的面条含铅较高,毒害了印度人。这个主张似乎不太可信。美国、加拿大和新西兰的监管机构都已宣布,同样的食品是安全、可以食用的。莫迪已承诺要清除这些障碍,他所需要的只是一台推土机。他出台了遏制追征税款的措施。某些行业的外资所有权上限已被提高。但其他方面没有什么变化,土地和劳动力方面的改革都没有太大进展,基础设施仍在建设中。宝洁印度前负责人、作家古尔恰兰•达斯说:“莫迪需要亲自关注细节。”如果莫迪要让“印度制造”成为现实,他需要的将不仅仅是一个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