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当传统房地产被质疑创新机能不再,“黄金十年”黯然谢幕的时候,“建筑产业现代化”却带着最新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环保等成套技术与部品等一系列得意之作,重新风风光光地回到市场上。
9月9日—11日,设有千余个展位、主题为“以明日之家为引领,促进创新转型发展”的中国住博会如期召开。绿色、集约、颠覆……记者发现,与往年相比,这些词汇无疑是本届住博会最大亮点。
建筑工地与“阅兵蓝”
刚刚过去的“阅兵蓝”刷爆了朋友圈。有学者注意到,阅兵前夕京津冀等七地有近9000个建筑工地暂停施工,确保首都空气质量,这无疑暴露出“能耗大、废料多、污染重”传统建筑的最大掣肘;但是,假若人们走进钢结构等采用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施工现场,却完全看不到印象里灰尘弥漫、机器轰鸣的场面。
“这就是建筑新业态的魔力所在。”住博会参展商之一、国内钢结构行业首个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说到。记者在工业化钢结构集成住宅和工业化成套技术集成房屋组成的“中国明日之家2015·装配式建筑集成住宅示范房”参展板块区看到,其依照标准化和模数化的要求,所有构件均在工厂化生产,采用装配化施工,现场搭建“节能省地”产业化样板房。
像这样的“造汽车一样造房子”有何好处?单银木介绍,作为绿色建筑的典型代表,钢结构建筑除了可以缓解上述环境污染问题外,其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材料相比重量比合理、抗震性能好、施工质量优、空间布局灵活及节能环保等优势十分明显。“例如,与传统建材结构需要'肥梁胖柱’才能建造较大开间相比,钢结构轻质高强,可以简单实现大跨与复杂几何结构,创造开放式住宅,'轻、快、好、省’地建好房子。”单银木告诉记者。
据介绍,发达国家的产业化建筑比重一般高达60%~70%。相比之下,国内的住宅建设产业化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政策杠杆如今在市场上无处不在。截至目前,超过20多个省市出台了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方案,迎接这一巨大的行业升级浪潮。
钢结构掀起行业变革巨澜
集成建筑的发展之路、建筑工业化的信息化管理、从house建造到house智造……住博会上全国各地参展商的百家争鸣,无不凸显出建筑行业从“人海战术”粗放型生产向工厂集约型生产实现根本性转变的思潮。
其实,钢结构从体系、产业、发展等优势上非常鲜明,包括效率高、速度快、节能等各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副部长王宁及副部长易军在住博会开幕第一天和第二天都分别来到杭萧钢构的展台予以视察。
天津大学陈志华教授向陈政高部长详细介绍了杭萧钢构钢管束组合结构住宅体系的施工快、抗震性能好和“1+1>2”的组合优势等创新特点,并表示,该项技术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据悉,杭萧钢构最新研发出的“钢管束组合剪力墙结构住宅体系”已在住博会上亮相,其已申请专利并投入使用。该体系具有社会化贡献、低成本建造、短交期交付、使用寿命长等优势,可以模数化设计、标准化制造、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和定制化开发以满足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建筑垃圾、缩短建造周期、增加使用面积、抗震减灾、节能减排,让农民工变成产业工人,消化钢铁产能,实现“藏钢于民”等建筑产业现代化和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要求。
部长们在肯定了钢结构住宅的显著优势和杭萧钢构在钢结构住宅上的技术创新之外,还特别提出,需要尽快将钢结构住宅产业化,从而更广泛地予以推广和应用。
身兼建筑产业化和绿色建筑“双重身份”,“轻、快、好、省”的钢结构建筑在市场上可谓是如鱼得水。而有关创新技术和市场开发的热议,则更多地聚焦在了钢结构企业身上。住博会期间,杭萧钢构副总裁方鸿强应邀做《建筑产业现代化钢结构绿色建筑集成产业的创新与实践》报告,引发业内广泛关注。
方鸿强表示,钢结构建筑作为新型建筑工业化集成的产品,运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制造、产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工程管理和集成化服务,是建筑业颠覆性的革命。
事实上,钢结构住宅不仅是绿色建筑,更是可以呵护生命安全的“保护伞”,杭萧钢构正以承建万千住宅的方式去践行其作为公众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也是杭萧钢构三十年如一日坚持钢结构住宅研发创新的动力,杭萧钢构副总裁陈瑞表示。
而随着住博会等建筑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展示与交流平台日益完善,无疑催发相关产业链企业和产品走向深度合作和联盟。分析人士认为,钢结构以实力结交“朋友”将成为行业市场新常态,掀起变革巨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