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玻璃,“非洲屋脊”谋壮大。
“目前,企业土建工程已基本完工,产能也由原定的60万重量箱升格为80万重量箱,力争今年年底投产。”近日谈起在坦桑尼亚前首都达累斯萨拉姆的玻璃生产线项目,沙河市壮大玻璃建材公司总工程师周军平信心十足。
坦桑尼亚是第一批加入中国国际产能合作进程的非洲国家,境内的乞力马扎罗山有“非洲屋脊”之称。坦桑尼亚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正寻求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为主导转变。
而相距万里之遥,享有“中国玻璃城”之称的河北沙河,正谋求产业转型升级,许多企业渴望“走出去”壮大筋骨。
供求对接,盈缺调和,让沙河玻璃企业落户坦桑尼亚成为可能。
互利共赢:当地提供优惠政策,壮大玻璃带来就业。
达累斯萨拉姆是坦桑尼亚第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交通发达,是坦赞铁路的起点,公路通往全国各大城镇,还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壮大玻璃占地200亩的厂房,就建在一条公路旁边。
“将来建成投产了,运输会非常方便。”周军平介绍,达累斯萨拉姆对建材需求量较大,同时坦桑尼亚周边国家也正在大兴土木,同样需要大量建材。正因如此,他们才果断选择在这里投资建厂,建设两条格法玻璃生产线。
达累斯萨拉姆当地政府对前来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非常欢迎,并积极为投资者提供各种便利。具体到壮大玻璃项目,当地除了在水、电、路、天然气等基础设施服务方面给予配合外,行政服务效率也比较高,还制定了3年免税的优惠政策。
而尚未投产的壮大玻璃项目,已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除了厂房、办公楼等建设投资外,目前的土建工程已经使用了一部分当地工人,受到了居民的欢迎。而将来投产后,新工厂年产值将达2000万美元以上,能够带动当地就业300余人。
技术输出:用先进技术、较低成本,占领国际市场。
“今年上半年,我省平板玻璃产量同比下降12。6%,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呈下降趋势。”面对如今建材行业的低迷走势,周军平对企业当初“走出去”的决定感到庆幸。
放眼全国,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已经持续多年。目前,国内玻璃市场需求乏力,价格一再走低,许多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沙河乃至国内玻璃生产企业众多,竞争激烈,通过项目投资实现企业“走出去”,无疑将给企业带来大展身手的机会。
但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并不均衡,市场环境千差万别,玻璃企业怎样才能顺利“走出去”?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河北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的玻璃行业,要融入国际竞争,没有先进技术是不行的。只有将先进生产装备和节能环保技术带到国外,适应国际市场变化,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企业才有立足之本。
“我们的生产线技术领先,采用的是比利时格法生产技术和我国探索研制的吸收浮法技术相融合的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能够适应和满足坦桑尼亚对玻璃建材的市场需求。”周军平说,在“出门”前,企业已经做了明确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结构划分,并不是盲目投产。
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分析,目前坦桑尼亚工业生产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仅为9%左右,国家工业体系还不完整,制造业水平较低,基础设施欠账较大,投资合作需求旺、领域广、回报大。同时,坦桑尼亚土地、劳资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投资收益。
而坦桑尼亚青年劳动力充足,人均工资仅为我国的三分之一左右。我省玻璃产能优势明显,产业装备先进,技术人才汇聚,在坦桑尼亚发展具有良好条件和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