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呢?据悉,目前我国玻璃工业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大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更多详情,下文是2016年玻璃行业发展趋势前景预测:
行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
我国玻璃工业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质量工艺技术等方面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大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平板玻璃产量从世纪初2亿重量箱增至2014年近8亿重量箱,翻了两番;2015年平板玻璃产量是建国初期92万重量箱的800多倍,是改革开放初期1784万重量箱的40多倍,占全球总量56%;已连续26年居全球第一位。产业发展满足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这个时间节点,总结玻璃行业的发展,取得的成绩并不能掩饰“产能严重过剩”这样一个“供给侧结构性矛盾”。这是当前经济增长下行、效益严重下滑的根本原因。
一是产能规模触及“天花板”,总量严重过剩。“十一五”末期至2015年,平板玻璃产能进入迅速扩张期。仅2010年以来就新增139条浮法线、新增产能超过5亿重量箱,平板玻璃总产量较2006年翻了一番。2015年又新增生产线10条,使总产能达到12.33亿重量箱的历史最高水平。
“过剩”的实质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产量增速大大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速,而产能与产量的调控又与市场变化不匹配,再加上玻璃制造工艺连续性的特点,当周期性季节性市场波动时,可用时间换空间,但严重过剩、市场波动较大时,靠自身调节难度大、成本高,造成目前建筑用普通平板玻璃的严重产能过剩。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和节能减排政策的约束增强,玻璃行业在资源和环境方面的承载能力也已经接近峰值。
与此同时,一方面是产能规模的庞大,而另一方面却是效率的不断下降,导致在事关行业发展前途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等方面步伐缓慢,使我们面临有史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产能严重过剩、生产效率下降、效益持续下滑。按照在产产能计算,2015年产能利用率69.9%;按照实际产量计算,产能利用率仅为60%。2015年,平板玻璃利润下降12.8%,投资减少9.31%,企业亏损面超过30%。同时还存在统计数据之外的“潜亏因素”(包括少提或不提折旧降低设备成本;建设环保设施运转时间或不上环保设施超标排放,以降低环保成本;使用廉价劣质燃料,以降低能耗成本;以及减少职工收益,以降低人工成本等),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
二是结构优化进展缓慢。以往粗放的发展模式,适应于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的排浪式消费,但随着需求结构升级和市场的变化,玻璃行业同质化发展的弊端逐渐显露,满足高端需求、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足,成为玻璃行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主要体现。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2015年底前10家玻璃企业产能集中度仅为59%,技术引领能力强、资源配置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强的领军企业较少,引领行业发展能力不足。
从技术结构看,能耗水平比国际先进水平偏高约20%;中低水平的浮法玻璃生产线以煤焦油、石油焦粉为燃料,大气污染排放问题较为严重。
产品的结构性过剩特征更加明显。目前平板玻璃总量过剩,主要是建筑用普通浮法玻璃严重过剩,而高端产品保障能力不足,多数产品附加值低,仍处在价值链低端和从属地位。普通浮法玻璃过剩,优质浮法比率偏低,在二次加工的数量和深度上均有较大差距;新兴产业规模偏小、应用不足,能够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值仅占行业总量的不足10%;部分高端汽车玻璃、高速列车和飞机用超硬玻璃、硼硅酸盐防火玻璃、电子工业用超薄玻璃等还需进口。
三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过快。玻璃行业既是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也是典型的规模性产业,近年来资源、能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被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后融资难成为普遍现象,使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一方面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产品价格持续下降,另一方面成本提高,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成为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最大制约因素。
玻璃行业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在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产能过剩等挑战增多,“十二五”后半期,玻璃行业的效益、投资、产量等主要指标始终运行在较低水平,都表明我们已经进入了以较低增长率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
我们应该认识到玻璃行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既有外部因素也有自身原因,但仍是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要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创新的观点、坚持自救的观点,转变观念,树立信心。但未来市场增长点不在数量,主要体现在需求结构的升级,体现在品种和质量上。因此,“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