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长荡湖校区项目总用地规模2248亩,合同额35.61亿元。建设内容包括新校区公共教学楼组团、图书馆、行政办公楼、体育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师生活动(艺术)中心、学生宿舍、食堂等公共建筑,以及各院系行政、科研用房,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用房等。
一所高校的特色与内涵,离不开一栋栋独具风格的建筑承载。而图书馆又是学校学术氛围最浓厚的地方,展现着学校的学风。河海大学长荡湖校区的图书馆,拥有方形的弦支正交网格采光顶,跨度32.4米,相当于一个标准篮球场的长度。 采光顶的结构造型近似于一道被举上34米高空的“桥”,无数坚硬无比的撑杆和拉杆,“众星捧月”般承托起最上方的“桥面”。这种结构的优势,已经在奥运会和全运会等大跨度体育馆的建设中得到充分彰显,但对钢结构施工的要求却非常高。 项目单体总用钢量约1700吨。钢结构体量大、异形结构多、节点复杂、构件定位控制困难,并且单个构件长、重量大。其中单根构件最长9.9米,最重5.2吨,对吊装工作提出挑战。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项目坚持样本引路,对复杂节点进行样板制作并进行BIM三维动画交底,之后再大面积铺开施工,现场施工过程中全程监控确保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 “立正、蹲下、奔跑”,在河海大学项目现场,几只灵敏的机器人正活跃在各个角落,别小瞧这些机器人,它们可是精准“承包”了测量员的许多工作,大大避免了土建施工和钢结构安装中可能存在的误差。 机器人自带的三维激光扫描仪,通过对幕墙承重结构进行透视扫描,相关数据就可以同步到云平台,用户借助手机和电脑便能快速查收实测结果。 3分钟左右机器人即可完成一个房间的全系列实测数据采集和计算,每间房的数据采集点超过100万,每面墙的模拟靠尺数超过1万尺,多种指标一次性给出,数据流贯穿验收、整改、移交阶段,可溯源可共享可重复利用。只需一个工作人员,现场问题应测尽测,一“机”打尽,是快速实现场地移交,节约工期的利器!
由于项目单体众多,还包括了建筑、结构、机电、幕墙、装饰、钢结构、市政等数十类纷繁复杂的专业,为此,项目专门成立BIM小组,通过三维立体可视化,直观地解决各专业空间冲突。 通过不断修正、自我调节、随机应变的工作模式,BIM小组共计解决问题1641处,优化工程设计,给出最优方案,有效减少现场返工,节约材料及工期。 此外,项目还积极拓展 BIM 的使用范围,站在校方的角度思考,学校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最终,项目决定在“BIM 数字化运维”上进行尝试。由于高校机电设备和人流量“双高”,且需要长时间不间断运行,对建筑的运维要求极其高,这也是校园管理的一大难题。为此,项目与校方就智慧教育和智慧管理的相关细节进行充分沟通,创新运用“基于 BIM 的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对校园空间、设备、安全防范等进行集成化、可视化的管理,提升了建筑能效与校园管理效率,为物业运维管理工作提供更高效有力的支撑。以实际行动助力教育强国,多年来,中建二局还打造了众多精品高校工程,“建”证一批批学子圆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