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紧固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www.lgmi.com    发表日期:2013-1-30 14:11:53  兰格钢铁
    “装备制造业里面的主要部分是机械装备制造业”,浙江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大柯说,浙江省机械制造行业目前有四大特点:

    第一,小产品、基础产品和配套产品为主,成套大装备为数不多。第二,较为明显的区域经济特点。比如乐清低压电器、慈溪轴承、宁波嘉兴温州的标准件等、奉化气动元件,黄岩模具,余姚北仑模具,区域特点非常明显。这即是特点也是弱点,形成了很多的低水平重复生产,没有形成大企业为龙头,带动一大堆小微企业共同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第三,大都是配套领域,非核心领域,且处于低端领域。以轴承为例,我们浙江是轴承出口大省,同时也是高端轴承的进口大省,使用寿命、质量等方面都难以和国家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产业配套。第四,受生产要素制约害,增速下降。2011年机械工业增长速度国内排位26名,究其原因,和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地域特点相关,煤、燃油等生产资料因素都较为缺乏,另外和我们求量而非质的现状有关。

    那么如何突破现状,李大柯会长认为,出路是产业结构调整。怎么调整?六个字——攻高端、夯基础。

    高端就是产业的高技术化,处于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的高端。攻高端有三个层次:

    首先,是传统产品的高端化,即把传统产品在功能、性能、质量、成本、服务和品牌各个环节做到极致。从某种意义上讲传统产品的高端化更是我省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的重点。

    比如,同样一个家用的不锈钢锅,我们国内生产的只能卖到几十元一只,最贵的也只有100多元,但是德国产的差不多的产品就要卖1千4、5百,十多倍的差距。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同时某一类产品的出口大国,但同时又是这一类产品的进口大国这种矛盾现状。关键是我们只做出了这类产品的样子,但是没有把它做到极致,高端的还在别人手里。我们现在已是装备制造业大国,但大而不强,很多产品在世界尚处于二流水平,甚至三流水平,一些装备还需要进口,核心技术还不能掌握。我们在传统产业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因而,对浙江省装备制造业来说,传统产品向高端化的是我们结构调整的主流,至少在当前一段时间是这样。合作组织对高技术产业有一个界定。国家也制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资源及环境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八个领域重点支持高新技术目录。围绕上述领域发展高新技术的装备产品。

    当然从产品角度,国家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新技术产品三个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都是我们企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三,产业结构形态的高端化,发展制造服务业。目前我们的制造很多是来料加工,干的是苦力活。

    我们不能为制造而制造,而是要从生产的研发、服务、销售整个环节来提高我们的制造业,发展制造服务业。一说到服务业,很多人会理解成吃饭、旅馆,金融、物流服务。而真正的制造服务业,是直接为制造提供成套装备,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比如美国公司,生产飞机发动机,不仅为波音飞机提供发动机,而且提供服务和维修,到期后,产品回收再制造,用更加先进的手段又制造出一套新产品。

    组织结构的高端化还需要整合产业链的上游下游,这是一种高形态的产业化。比如杭氧,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缴钥匙工程。以后甚至可以做到不提供机器,专门提供机器的生产物——气体。据了解,杭氧生产的制氧机,更确切是说是空气分离器,将空气中的不同气体进行分离,分理出氮气、氧气、二氧化碳以及各种稀有气体等等。

    比如钢铁厂炼钢需要氧气,而玻璃厂生产玻璃需要氮气,以往的做法是,钢铁厂和玻璃厂各购置杭氧一台机器,成本太高,能耗也大,如果钢铁厂和玻璃厂成为邻居,那么杭氧专门提供气体,一台机器,分离出的氮气供给玻璃厂,氧气供给钢铁厂,这样一来资源可以重复利用,成本大大节约。但这里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合约关系,组织形态要更高端,整合企业的形态,整个产业结构要高端化。

    基础同样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夯实整机配套的基础产品。

    我们不能“重整机,轻配件”,应当把发展整机与配套产品紧密结合。目前我们很多整机水平上不去,问题更多的还在配件这方面,很多关键部件和配件还要依靠国外进口。没有好的配件,导致装不出好的整机。发展和提升为整机配套的基础产品,进入高端产业包括为国家重点建设和重大项目、发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装备产品和高新技术装备配套和传统基础产品的提升两个方面。

    传统基础产品的提升,就是根据市场要求把现有的基础产品在参数、性能、质量、成本进行提升,实现传统产品的高端化。我省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结构是以小产品和配套产品为主的基础类产品,很多产品都处在低端,因为传统基础产品的高端化对我省来讲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提高基础工艺技术水平,夯实自身的基础。我们装备制造业一方面给别人提供好的装备,一方面我们技术工艺要高端。提高自己的装备水平,技术工艺水平。

    第三,基础材料。比如轴承寿命主要原因是制造工艺,热处理技术,还有就是原材料,原材料涉及到其它行业,涉及到化工行业等。这就涉及到基础材料的提升。

    在攻高端和夯实基础的过程中,离不开创新、服务和绿色三大理念。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产品构思创新。在企业创新过程中,不应一味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要注意先进的同时,注意市场的适用性,掌握先进适用,注意科技、标准、质量三者协调发展的原则。创新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绿色虽然说是时代的潮流,要低碳,但是不能为了低碳以牺牲人类文明为代价。绿色是指产品的绿色和制造环节的绿色。服务就是制造服务业,装备制造企业不是单单的卖产品,进而发展到租产品和卖服务,往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未来企业的竞争是企业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我们装备制造业急需按照供应链管理优化的概念,使企业内部物流与企业上下游及社会物流实现无缝对接。

    辩证地引导

    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面,李大柯会长强调政府在整个舆论导向方面多一点科学观和辩证法。比如战略性产业,是否每一届政府层层抓?省里面规划高端制造业是对的,但是到市里面,县里面都在搞高端制造业就有问题。

    高端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产业是一个辩证关系,高端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很多高端产品就是从传统产品提升上去的。对于大量中小企业来说,先把传统产业做好,把自己的产品做到极致,做到在细分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

    “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穿衣,离不开传统的制造业。”

    李会长认为传统产业永远存在发展的空间,但是随着社会进步,内涵要调整。

    传统产业是必须的产业,战略性产业是“有了更好的产业”,长远来说,战略性产业比例会越来越大,但是它是新的东西,有技术成熟、市场培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从市场需要出发量力而行。

    “我们光伏产业就是大跃进的问题。”之前光伏,各层政府到处号召,结果很多企业进入,欧洲危机,中国一大批企业死掉了,“温州做眼镜的老板跑路就是被光伏搞死的。”

    光伏风电是有发展前途,但是还是有技术上不成熟的地方,市场没有成熟,风险很大。只有传统产业高端化了,才有精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只有你的细分行业做到了老大,才有必要往高端制造延伸。

    “特别是浙江,传统产业万万不能少的。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产业本身没有夕阳之分,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夕阳产品,夕阳思维。”

    比如电动汽车,政府领导要有清晰思考,内燃车淘汰掉还要相当长时间,但是电动车必须发展,从科技角度必须投入,但同时考虑到老百姓认可要有时间的。电动汽车有很多逆势也有优势,优势大大压倒逆势,才能大大发展。所以舆论宣传要少绝对化,少形而上,要多一点辩证法。

    然后再政府资金支持方面,李会长主张“抓两头放中间”——目前,科技厅的中间项目,四五十万、七八十万的项目资金支持较多,但“我认为要抓两头,五六万的科技项目,像撒芝麻一样去支持,另外上千万的大项目也要去支持。中间四五十万的项目做不了大事情,而且搞四五十万项目的人最容易忽悠,但是上千万的项目不大容易忽悠。”

    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资金扶持方面,“首台套”的扶持需要进一步明确,并非是第一台百来块的小设备也能拿到资金补贴。而是你的成套设备一定要上一定的规模,否则就和当初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初衷相违背。

    我国模具行业的生产规模如今已占世界总量的近10%,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日、美。而随着我国模具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机床等加工设备的需求大增,也对机床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模具业发展对设备提出更高技术要求

    众所周知,模具为单件生产,且有着特定用户,其流程特点为参与产品(模具制件)设计,每件模具产品复杂,加工程序量大,单价高。尤其是模具在制造过程中,需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创新和改型结合的设计,在安装调试的整个流程中也要不断修改与调整,其适时监控显得极为重要,这就对模具加工设备、测量设备提出了特殊要求。当前模具制造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模具设计、分析及制造的三维化;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模具生产的无图化;单件高精度并行加工;少人化、无人化加工。

    要求数控机床满足高速、高动态精度、高刚性、热稳定性、高可靠性,与之配套的控制系统均有个性化的特点,各种先进软件对机床整体运行实现开放性、兼容性。电加工机床是模具加工的重要设备,由于电加工设备80%以上用于模具加工,故国内外电加工设备企业大都针对模具行业的需要开发电加工设备。2007年中国进口3336台电加工设备,进口电加工机床单台平均价格8万美元,与进口的立式加工中心平均价格差不多,韩国机床、中国台湾机床的中档机型具有很好的性价比,对国内模具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模具向更高水平发展,对加工设备提出的特殊要求包括:

    一是成型零件的日渐大型化和零件的高生产率要求一模多腔,致使模具日趋大型化,大吨位的大型模具可达100吨,一模几百腔、上千腔,要求模具加工设备要有大工作台,加大Y轴Z轴行程,还要有大承重、高刚性,高一致性。

    二是随着模具钢材料硬度提高,要求模具加工设备具有热稳定性、高可靠性。

    三是对复杂型腔和多功能复合模具,随着制件形状的复杂化,必须要提高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多种沟槽、多种材质在一套模具中成形或组装成组件的多功能复合模具,就要求加工编程程序量大,具有高深孔腔综合切削能力和高稳定性,提高了加工难度。

    四是模具加工的精细化使加工设备的复合性、高效性更加引人关注。高速铣削具有的可加工高硬材料、加工平稳、切削力小、工件升温变形小等诸多优点使模具企业对高速加工日益重视。

    五是模具的三维曲面高精度加工,提出了高动态精度性能的要求,高速高精度还要在机床的高刚性、热稳定性、高可靠性以及高品质的控制系统相配合下才可能实现。

    六是加工技术与绿色产品技术的结合已在企业采购设备时纳入考虑范围内。

    七是多种测量技术的复合应用、高速测量及其逆向工程成为推动模具参与产品开发、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

    模具业发展带来巨大设备需求

    有关机构发布,2007年我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12.32万台,比上年增长32%,但大多是经济型数控机床。进口的70.7亿美元、10.77万台的机床中,模具行业需要的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卧式车床、数控磨床、数控冲床等高档和专用机床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而且数量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数控铣床与上年同比金额增长75.5%、进口增长幅度最大,其次是龙门加工中心与上年同比金额增长48.7%,而这两种设备恰恰是模具行业采购的热点。

    再有模具行业设备投资投向数控电加工机床、卧(立)式加工中心、激光加工设备、测量机的热情也持续走高。

    我们从海关的相关统计中得知,我国进口数控机床的国别按数量排名依次为日本、中国台湾、德国、韩国、意大利、瑞士、美国,这与中国模协调查了解到的业内企业采购的情况是一致的。我国模具生产工艺装备水平现在仍相对较低,需要大量添置先进装备。目前,三资企业多使用产地为日本、欧美的模具加工关键设备;民营企业经过创业阶段的原始积累,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模具订单向高水平延展,也从过去购买较低水平的制造设备,升级换代为日本、欧美的模具加工设备。现在,韩国的机床在我国模具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随着国产数控机床水平的提高,也开始被一些模具企业选用。

    业内专家认为,日本、欧美机床之所以会在我国高档模具加工制造设备及测量设备中占垄断地位,除了与他们的产品质量密不可分外,同时也与他们对中国模具市场的策略有关。他们往往采取主动服务的策略,与模具用户合作研制开发机床的模具专用功能,量体订制功能,已从机床产品的生产销售供应商转变成向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服务性供应商。在这一方面,国内机床企业还有待加强。

    模具行业固定资产投入与模具增长的产值比例全行业平均大致为1∶1,一些发展强劲的企业其投入可达到1∶1.5,甚至1∶2。固定资产投入中,模具加工设备的投入在80%以上。2007年国内机床消费总额为145亿美元左右,约折合人民币1000亿元以上,那么2007年模具行业150亿元的销售额增长,就意味着150亿元左右的模具加工设备需求,占机床消费的15%以上,加上模具企业的投入是长期持续的,因此,模具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加工设备的市场需求不可小觑。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现今模具企业以模具为载体,积极探索模具制件的生产已是一种重要生产方式,模具企业采购制件设备需求旺盛。2007年我国生产的成型设备达17.3万台,其中数控成型设备3000台;进口锻压冲压设备3844台、及其他成型设备4671台,模具企业采购锻压成型设备、塑料成型设备、压铸设备,制造模具外围设备与模具捆绑延伸产业已形成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模具行业的专家指出,模具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模具制造装备是否精良则直接关系到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希望国内的机床企业能够重视这一极具潜力的市场,为中国模具行业提供更多高水平的加工设备。

    我国模具行业的生产规模如今已占世界总量的近10%,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日、美。而随着我国模具行业的迅猛发展,对机床等加工设备的需求大增,也对机床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

    模具业发展对设备提出更高技术要求

    众所周知,模具为单件生产,且有着特定用户,其流程特点为参与产品(模具制件)设计,每件模具产品复杂,加工程序量大,单价高。尤其是模具在制造过程中,需按照用户要求进行创新和改型结合的设计,在安装调试的整个流程中也要不断修改与调整,其适时监控显得极为重要,这就对模具加工设备、测量设备提出了特殊要求。当前模具制造的重点发展方向是模具设计、分析及制造的三维化;模具软件功能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模具生产的无图化;单件高精度并行加工;少人化、无人化加工。

    要求数控机床满足高速、高动态精度、高刚性、热稳定性、高可靠性,与之配套的控制系统均有个性化的特点,各种先进软件对机床整体运行实现开放性、兼容性。电加工机床是模具加工的重要设备,由于电加工设备80%以上用于模具加工,故国内外电加工设备企业大都针对模具行业的需要开发电加工设备。2007年中国进口3336台电加工设备,进口电加工机床单台平均价格8万美元,与进口的立式加工中心平均价格差不多,韩国机床、中国台湾机床的中档机型具有很好的性价比,对国内模具企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模具向更高水平发展,对加工设备提出的特殊要求包括:

    一是成型零件的日渐大型化和零件的高生产率要求一模多腔,致使模具日趋大型化,大吨位的大型模具可达100吨,一模几百腔、上千腔,要求模具加工设备要有大工作台,加大Y轴Z轴行程,还要有大承重、高刚性,高一致性。

    二是随着模具钢材料硬度提高,要求模具加工设备具有热稳定性、高可靠性。

    三是对复杂型腔和多功能复合模具,随着制件形状的复杂化,必须要提高模具的设计制造水平,多种沟槽、多种材质在一套模具中成形或组装成组件的多功能复合模具,就要求加工编程程序量大,具有高深孔腔综合切削能力和高稳定性,提高了加工难度。

    四是模具加工的精细化使加工设备的复合性、高效性更加引人关注。高速铣削具有的可加工高硬材料、加工平稳、切削力小、工件升温变形小等诸多优点使模具企业对高速加工日益重视。

    五是模具的三维曲面高精度加工,提出了高动态精度性能的要求,高速高精度还要在机床的高刚性、热稳定性、高可靠性以及高品质的控制系统相配合下才可能实现。

    六是加工技术与绿色产品技术的结合已在企业采购设备时纳入考虑范围内。

    七是多种测量技术的复合应用、高速测量及其逆向工程成为推动模具参与产品开发、设计技术的发展方向。

    模具业发展带来巨大设备需求

    有关机构发布,2007年我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12.32万台,比上年增长32%,但大多是经济型数控机床。进口的70.7亿美元、10.77万台的机床中,模具行业需要的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铣床、数控卧式车床、数控磨床、数控冲床等高档和专用机床占据了相当的比例,而且数量近年来一直保持增长。数控铣床与上年同比金额增长75.5%、进口增长幅度最大,其次是龙门加工中心与上年同比金额增长48.7%,而这两种设备恰恰是模具行业采购的热点。

    再有模具行业设备投资投向数控电加工机床、卧(立)式加工中心、激光加工设备、测量机的热情也持续走高。

    我们从海关的相关统计中得知,我国进口数控机床的国别按数量排名依次为日本、中国台湾、德国、韩国、意大利、瑞士、美国,这与中国模协调查了解到的业内企业采购的情况是一致的。我国模具生产工艺装备水平现在仍相对较低,需要大量添置先进装备。目前,三资企业多使用产地为日本、欧美的模具加工关键设备;民营企业经过创业阶段的原始积累,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模具订单向高水平延展,也从过去购买较低水平的制造设备,升级换代为日本、欧美的模具加工设备。现在,韩国的机床在我国模具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随着国产数控机床水平的提高,也开始被一些模具企业选用。

    业内专家认为,日本、欧美机床之所以会在我国高档模具加工制造设备及测量设备中占垄断地位,除了与他们的产品质量密不可分外,同时也与他们对中国模具市场的策略有关。他们往往采取主动服务的策略,与模具用户合作研制开发机床的模具专用功能,量体订制功能,已从机床产品的生产销售供应商转变成向用户提供全套解决方案的服务性供应商。在这一方面,国内机床企业还有待加强。

    模具行业固定资产投入与模具增长的产值比例全行业平均大致为1∶1,一些发展强劲的企业其投入可达到1∶1.5,甚至1∶2。固定资产投入中,模具加工设备的投入在80%以上。2007年国内机床消费总额为145亿美元左右,约折合人民币1000亿元以上,那么2007年模具行业150亿元的销售额增长,就意味着150亿元左右的模具加工设备需求,占机床消费的15%以上,加上模具企业的投入是长期持续的,因此,模具行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加工设备的市场需求不可小觑。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现今模具企业以模具为载体,积极探索模具制件的生产已是一种重要生产方式,模具企业采购制件设备需求旺盛。2007年我国生产的成型设备达17.3万台,其中数控成型设备3000台;进口锻压冲压设备3844台、及其他成型设备4671台,模具企业采购锻压成型设备、塑料成型设备、压铸设备,制造模具外围设备与模具捆绑延伸产业已形成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模具行业的专家指出,模具制造能力和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模具制造装备是否精良则直接关系到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因此,希望国内的机床企业能够重视这一极具潜力的市场,为中国模具行业提供更多高水平的加工设备。
文章编辑:【兰格钢铁网】www.lgmi.com
   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 我国紧固件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 2013年我国紧固件企业生存方法研究分析
  • 紧固件行业进入微增长时代态势解析
  • 紧固件产业营销:借力一呼百应平台实现市场跨越
  • 产业调整发展 高端紧固件国产化
  • 2013年美国紧固件产业将增长2.3%
  • 集群发展将对我国紧固件产业发展有所推动
  • 我国紧固件产业的集群发展中将有所突破
  • 全球紧固件需求下滑 企业撤出欧洲成定局
  • 俄罗斯发布新紧固件标准 国内出口型企业需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