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说,当前正是我国钢结构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不过如今钢结构应用情况不尽人意,钢铁企业及相关部门还需大力培育钢结构市场。”金模网CEO罗百辉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尤其在民用住宅建筑上的钢结构应用很少,远没有推广普及,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在住宅建筑领域,钢结构市场更需下功夫加以培育。
自2005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钢结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厂房,大跨度的空间结构,如机库、候机楼、体育馆、展览中心、大剧院、博物馆、大型超市,等等,采用圆钢管、矩型钢管制作空间桁架、拱架及斜拉网架结构,加上波浪形屋面成为各地新颖和富有现代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钢结构建筑的规模、数量、品种明显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工程质量较大提高。
“由于钢结构产业的加速发展,带动了钢结构用钢材的产能提升,钢结构用钢主要有热轧H型钢及其它工、槽、角等型钢,还有中厚板、钢管等。”罗百辉说,在1998年之前,我国还不能生产热轧H型钢,钢结构制造厂家所用的H型钢,是用板材焊接而成,除此之外就依靠进口。但在之后几年,马钢、莱钢、日照等一批钢厂先后建成热轧H型钢生产线;紧接着,又南北开花,津西、长治、山西等地又有一大批H型生产线上马,目前国内的热轧H型钢产能突破2000万吨。规格从300mm发展到1000mm,大小齐全;生产厂家由3家扩大到10家。同样,中厚板在2005年之前,国内还很紧缺,不少中厚板是国外进口,而钢结构产业的发展,很快推进了中厚板产能拓展,如今国内的中厚板产能超过1亿吨。
从2005年到2008年之间,国内外对钢结构的需求都很旺盛,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成本相比国外要低,国外一批钢结构工程项目转移到国内生产,国内的钢结构企业承接的国外订单饱满,又加快钢结构企业的发展,涌现了一批大中型的钢结构制造厂家。
“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我国钢结构产业和钢结构用钢材研发和发展较快时期。”罗百辉表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之后,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钢结构产业受到很大影响,国外的钢结构工程项目急剧下降,导致国内钢结构产业发展受阻,明显萎缩,一些钢结构企业规模缩小,有的甚至关闭。如在上海地区,因人工成本高,一批钢结构制造项目转移到外地,使一批钢结构企业总部向外地搬迁,有的中小型钢结构企业关闭。这一时期,钢结构产业进入低谷期。
目前是钢结构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国家出台新城镇化发展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绿色保障性住房技术导则》(试行),明确提出应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推广钢结构住宅,能实现建筑的节能环保。”国务院办公厅下达(国办发[2013]1号)《关于转发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明确“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根据《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逐步实现年建筑钢结构用钢占到全国钢材总产量的10%左右,钢结构住宅建设占到房屋总建筑面积15%左右。
“这些政策导向都有利于钢结构产业的快速发展,此外,目前钢结构用钢材价格处于最低位,也为扩大钢结构应用创造条件。”罗百辉说,现在市场上的普通中板价格3800元/吨,热轧H型钢价格也只有3400-3500元/吨,热卷板价格甚至与建筑钢材差不多,有的还要低一些。这将大幅度节省钢结构制造成本,正值推广应用钢结构的最佳时期,可是目前钢结构推广应用情况并不令人满意,特别在民用住宅上,钢结构应用很少,基本没有应用,与国外差距很大。据统计显示,一些发达国家钢结构住宅相当普及,英国这一数据为70%,美国超过50%,我国钢结构建筑占比不到5%,主要集中在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大型建筑上,而在民用住宅上很少采用钢结构。
其实,在民用住宅推广应用钢结构是很在现实意义的,它对环保、节能、减排等方面都将起到促进作用。民用住宅采用钢结构,替代钢筋混凝土,能节省大量水泥,那么水泥消耗量减少,污染也相应减少。现在我国每年建筑垃圾高达4亿吨,占城市垃圾总量的40%。而钢结构建筑易于现场装配和拆除,材料可循环利用,施工工期只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半,抗自然灾害能力强,降低社会抗灾成本。
钢结构住宅的市场很大,如果在民用住宅推广应用钢结构,既可带动钢结构产业的持续发展,又将拉动钢结构用钢市场需求,对钢铁行业转型升级也将来促进效应。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30551万平方米,假若其中有5%采用钢结构,按50千克/平方米钢材计算,产生的钢结构需求约为3200万吨。未来我国房屋建筑中的钢结构用量占比至少可以达到20%。按照高层钢结构住宅用钢量为50千克/平方米-80千克/平方米计算,每年仅房屋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就可达到1亿吨。这是潜力十分巨大的市场。未来随着我国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房地产市场投资的持续增长,建筑采用钢结构比例的不断提高,钢结构市场需求的扩大和发展的前景相当可观。
那么,为什么我国的民用住宅建筑上采用钢结构的很少?其原因是什么呢?对此,罗百辉认为有几方面原因,同时提出加快民用住宅钢结构推广应用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缺乏培育市场意识,钢结构在民用住宅应用的推广力度不大。目前无论是钢结构制造行业,钢结构材料的上游钢铁行业还是建筑设计部门,培育市场意识都很弱,没有建立协调机制,而是各自为主,没有形成产业链,“产、学、研”脱节。如钢铁企业都不愿与钢结构制造企业、设计院所协调,共同在民用住宅建筑上推广应用钢结构,一些钢企舍不得在这方面的投入。在国外,钢厂与大学联手,培养钢结构设计人才,研发和推广钢结构用钢材,在民用住宅钢结构上应用。因此,我国的整个钢结构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亟待增强培育市场意识,联手促进在民用住宅的钢结构应用。
二是钢结构制造的整体水平还需提升。尽管这些年我国钢结构产业迅猛发展,在制作、安装、钢材等供应方面,有的已经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但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设计理念、新产品研究开发、钢材品种质量、制作安装的设备及计算机应用、科学管理方面,整体上比较还有不少差距。如在钢结构材料研发和应用上,力度不足,还需进一步开发建筑钢结构及焊接专用钢系列,如高性能结构钢系列(耐候、耐火、控轧钢)大型冷弯型钢(方、矩管)及热精整管材系列薄壁热轧H型钢,变厚度H型钢;超高强度螺栓;高性能彩涂钢板(以涂铝锌或涂锌铝为基板);高档合金板(如鈦合金板、制振钢板),等等,提高钢材质量、加大品种开发及推广应用的力度、建立钢材配送中心、做好售前售后服务开发,满足钢结构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是钢结构材料不配套,或者在配套上存在脱节现象。有的简单地将钢结构住宅看作就是钢结构,材料就是钢材,其实不然。钢结构材料除了钢材外,还有墙体材料,层面、楼面材料,等等,如何配套好,直接影响住宅钢结构的推广应用。而现在却忽视了住宅建筑功能和建筑产品,没有很好解决与钢结构配套的、满足住宅功能的、具有安全性耐久性和实用性的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和楼面材料及其应用技术,结果房屋体系不健全或不配套,工程质量不合格。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轻钢龙骨体系,没有设计依据,围护板材质量差、制作安装技术不过关,房屋工程质量存在诸多隐患。发达国家早在四、五十年代便开始了墙体建筑材料的转变:即小块墙材向大块墙材转变,块体墙材向各种轻质板材和复合板材方向转变。
四是钢结构专题研究及钢结构人才培养的投入不足。钢结构制造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科技含量不高,门槛较低,因而如今国内不少钢结构制造企业规模不大,“小、散、弱”的现象明显,集中度低。据中国钢结构协会统计,到2012年,工商登记从事钢结构的企业全国超过1万家,但有固定生产场所并具备一定规模的制造加工企业仅5000家左右;年产能5万吨以上的有40多家企业。因此,单个企业没有能力对整个钢结构产业链作为一个课题进行有系统的科技研究,也没有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所以要调动整个产业链各个方面的力量,开展课题研究及技术交流,提高钢结构人员素质,促进钢结构技术持续发展。如当前应加强对管结构、组合结构、住宅钢结构及对钢结构防火和防腐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对高层钢结构、大跨钢结构施工法的研究,以及对该结构优化用钢材的研究与指导。同时,对包括钢结构设计、制作、安装、监理、技术和管理人员采用各种形式开展培训和教育,增强和提升钢结构人员素质。
五是政府及协会应在住宅钢结构推广应用上给予指导和支持。如今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发展钢结构产业的政策,但需要真正的贯彻落实,而在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住宅钢结构的成本、造价等问题,成为发展住宅钢结构发展的瓶颈,建议相关部门可通过税收减免、节能补贴等措施,大力推动钢结构在住宅中的应用。使钢结构建筑的多项优势与保障性住房的需求匹配,其在保障性住房领域的推广,将很大程度上促进绿色保障房更好、更广地落地。此外,进一步发挥协会(学会)和其他中介组织的作用,协(学)不但要起到政府与企业之向的桥梁纽带作用,而且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为企业做好服务工作、并尽力减少企业的负担。
如今正是我国钢结构产业进入第二轮发展的最佳时期,钢结构产业链各方都要增强培育市场意识,促进住宅钢结构的发展,这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将带来巨大的市场。如2012年,我国建筑钢结构用钢量约占钢产量的比例为4.4%。而发达国家建筑钢结构用钢要占钢材产量的10%以上,美国、日本等国家更达到30%以上。按这个比例计算,我国钢结构用钢量严重偏低,且绝对量相差非常之大。根据《建筑钢结构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逐步实现年建筑钢结构用钢占到全国钢材总产量的10%左右,钢结构住宅建设占到房屋总建筑面积15%左右。那么,将构筑一个巨大的钢结构用钢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