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的机遇窗口已经开启。纵观“一带一路”版图,涉及60多个国家,GDP约21万亿美元,如此的经济分量着实不轻。在此背景下,未来中国将在促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八个领域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这对在基础设施建设中需求量极大的钢铁行业来说,无疑将有助于缓解国内钢铁行业已经多年处于产能过剩的尴尬局面。
建筑用钢占钢铁总产量近半壁江山,作为建筑用钢中一股重要力量,钢结构企业如何在“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下走出去,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值得深入探析的话题。为此,4月15日上午,在2015年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创新论坛举办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副秘书长、建筑钢结构分会会长党保卫。
中国房地产报:你认为“一带一路”对建筑用钢领域的钢结构行业来说有哪些意义?
党保卫:从我们协会得到的消息来看,在“一带一路”大战略提出之后,钢结构行业海外市场有了爆发性的增长。2012年会员企业海外市场完成20多万吨产能,实现了60多亿元产值,2013年会员企业海外市场同比增加了5万多吨产能,实现了73多亿元产值,但进入到2014年,该数据猛增到80多万吨产能,产值超过200多亿元。
特别是在2014年,率先在“一带一路”沿线成功接单的例子很多,如东南网架签约了委内瑞拉超过10亿元的大合同,北京多维联合集团和委内瑞拉政府签订新型板材项目。
未来,在“一带一路”大战略下,钢结构企业走出去的会更多,行业出口比重和产值还将增大。
中国房地产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出炉,给市场发出了什么信号?
党保卫:“一带一路”大战略推进的关键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涉及的国内城市和沿线国家在展馆、商务场所、工业厂房等的需求量增加,这是钢结构行业的机会。因此,要关注国家战略,敏锐地发掘商机,并提前做好准备。
中国房地产报:“一带一路”大战略推出后,你所了解到的钢结构企业最真实想法和反应是什么?
党保卫:真实想法是,认为建筑行业仍要靠基建投资来拉动,因此大家信心还是非常足的,也做好了充分准备。2013年钢结构行业整体增速是17%,但2014年增速就开始放缓降至12%,国内市场的低迷逼着大家往海外走。“一带一路”就是契机,提振了行业信心。
中国房地产报:你觉得国内企业做好了走出去的准备吗?
党保卫:行业企业早就做好了准备,愁的是政策落地。早几年,整个钢构行业的企业在技术、人才、布局等方面就着手准备。比如开展国外认证、许可等相关工作,不少钢结构一级资质的企业已经获得了欧美、东南亚市场准入认证;在布局上,有在国内设立海外事业部或国外分支机构等;在人才方面,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等。
中国房地产报:在首提“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到全面推进阶段的这两年时间内,协会做了哪些工作?
党保卫:我们积极与国外相关协会对接和交流,也带领国内企业走出去学习,如前往建筑钢结构水平比较发达的地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欧洲等地取经。
另外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是,2014年开展了钢结构总承包资质试点工作,从原来钢结构分包资质提升了一个级别。
中国房地产报:你认为面对国家新的投资导向,钢结构企业应该如何来做相应的战略调整和布局?下一步协会将如何指导行业以及企业抓住“一带一路”的巨大契机?
党保卫:其实,近年来国内市场的低迷倒逼了大企业在全国或者海外战略布局。至今,中建钢构已经在国内东西南北中(江苏、广东、湖北、天津、成都)以及海外中东、北美等布局落点;杭萧钢构除了国内市场外,也积极开拓国外市场;精工钢构整体上完成了国内外两大市场布局。
这些大企业是“一带一路”的先行者,布局完成后,必须走上以大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跟上做精做专的模式,套用香港电影里的台词那就是“大哥带小弟”。因为,钢构行业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2014年行业年产值5100亿元,企业规模数量10000家,行业品牌集中度低,前五名占市场比例仅为7%,以中小型企业居多。所以,在面对“一带一路”大战略时,企业要分清市场定位。大企业拿下大单之后,可找专业的中小企业一起来完成。比如说,杭萧钢构、精工钢构、东南网架等企业的项目中有一项是焊接球节点就找了山西几家专业企业来做。
未来,钢构行业要实现错位发展,大企业做标杆,中小企业做精做专,这也是住建部所倡导的。201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新资质标准中对一级资质企业设置了下限,不准接低规模低层次的项目,从政府层面已经把杠杠画了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