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最后一根钢梁吊装至指定位置,由公司承建的鹤壁工程技术学院新校区项目公共学习中心钢结构封顶,标志着项目主体结构提前25天实现全面封顶。 项目位于鹤壁东区八一路以南、微子大街以东、钜路以西、淇水关东路北侧,总建筑面积44.8万平方米,公共学习中心地下为型钢混凝土结构,地上为装配式纯钢结构,涉及吊柱层、双曲拱、大型曲屋面等复杂结构,总用钢量近万吨。该项目定位为鹤壁市占地面积最大、学科设立最全的全日制本科大学,是鹤壁市第一所公办本科大学院校,也是河南省重点工程,建成后将为2.5万名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场所,助力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 争分夺秒,加速奔跑争开局 项目合同工期五个月,施工工期要求管理团队必须争分夺秒。 刚进场,团队便碰到难题:地下室基础结构形式复杂,存在1.8米的高差高低跨,对埋件的标高及埋入短柱的长度有严格要求,最大埋入短柱高度达2.7米。无论是深化设计还是材料选购,对项目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时间急、任务重,项目团队立即划分工作责任,细分阶段目标,临时增设深化技术人员,分区建模,内部三次审核,严格把关深化质量,7天内完成地下室所有钢结构图纸的深化报审及意见修改。加工厂采购市场现货钢材,增设生产线,昼夜倒班,6天时间完成第一批构件进场,跑好履约接力的“第一棒”。 精研工艺,工期效益双丰收 来不及松一口气,更为紧张的主体施工便要展开。 公共学习中心二到四层拱形桁架整体跨度达45米,属于超危大工程。下方二层楼板承载力小,若以常规思路采用支撑胎架,支撑安拆将花费大量人力与时间,无法满足履约要求。团队“CPU”加速运转,寻找行业内成功的经验案例,对施工流程进行反复推演,决定采用无支撑施工技术,将拱形桁架拆分为若干个人字形单元吊装,形成自稳定结构,按照此方法从两边向中间推进完成整个二到四层拱形桁架的安装,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桁架支撑的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摆在眼前。拱形桁架的上方是大跨度桁架与吊挂层结合的结构体系。如果按照常规设计思路方案,先施工上层桁架,后安装五六层吊挂层,吊挂层安装时,塔吊将受到大跨度桁架限制,无法提供高效的垂直运输。“整体的工期压力不允许采用电动葫芦等较低效的设备进行吊装,我们只能另辟蹊径,从四层搭设单杆支撑胎架,从下往上吊装。”项目负责人张兴奇介绍。通过反复进行方案比选和专家论证,辅以3D建模和施工过程模拟分析,整个施工过程中各层结构的应力应变值均满足设计规范要求,证实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案有效解决了桁架层安装完成后五六层吊挂层吊装设备受限问题,节约工期近20天,提高了施工效益。
|